指南目录
儿童指南 P4:儿科患者的急性PD处方

P4.1 初始入液量应该限制在10–20mL/kg,以使透析液渗漏的风险减至最小;当患者可耐受时,逐渐增加透析液容量至约30–40mL/kg(800–1100mL/m2)(1D)。

 

P4.2 最初的交换周期,包括入液、留腹和引流时间,一般应间隔 60-90分钟;当液体和溶质的清除达到目标时,可逐渐延长留腹时间(1D)。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可能需要缩短循环时间以实现充分超滤。

 

P4.3 为了达到和维持正常血压和容量平衡,必须密切监测总的液体出入量(1B)。

 

P4.4 急性PD应该持续24小时治疗1-3天(1C)。

P4.5 急性PD时,药物清除率(如抗生素)可能增加,建议相应地调整剂量,如果可能,应监测药物水平(1D)。

 

理论依据

 

指南 P4.1:在急性PD开始时和PD导管置入后不久,通常建议使用低容量交换,以降低因腹膜透析液诱导的腹腔内压力(IPP)升高引起透析液渗漏的风险。如果没有发生渗漏,可逐渐增加交换容量,以提高溶质和液体的清除,因为较大的换液量能够使浓度和渗透压梯度维持时间更长(96)。一般来说,年龄<2岁的患儿,换液量不应超过 800mL/m2,否则可能引起IPP相应升高,从而导致超滤液通过淋巴管重吸收(97)。如果需进行持续性PD,极少需要交换容量>40mL/kg(1100mL/m2),这可能会导致在ICU的患儿发生呼吸窘迫(96)。(剂量算法请参阅图2。)

 

指南 P4.2:最初使用短的交换时间的目的是达到预期的超滤和溶质清除,同时保持血清和透析液之间的梯度。虽然偶尔已经使用更短的交换时间(<60分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入液和引流上,溶质清除率往往有所降低(98)。总体而言,入液时间为5-10分钟(或更短),并且取决于要灌入的液体量、透析液袋相对于患者的高度以及PD导管和相关管路产生的阻力。存腹时间(即透析液停留在腹腔时的交换时间)约为30-40分钟。引流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并且取决于要引流液体的容量、导管和管路的阻力以及在患者和引流袋之间的高度差。正如前面提到的,频繁交换增加了高钠血症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这些实验室检测异常。最终,可以逐渐延长换液的持续时间并逐渐增加换液容量,直至与长期透析的处方相近,这取决于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治疗方案达到溶质和液体清除目标的能力。

图 2 – 建议的儿科剂量算法(点击可查看大图)

指南 P4.3:儿科AKI患者通常血容量过多且严重的液体超负荷与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99)。因此,液体清除是许多患儿的重要治疗目标。在理想情况下,通过每次换液产生的成功超滤(加上可能存在的尿量)能解决体液超负荷状态,同时满足患者用药、血液制品输注、营养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需求。在急性PD早期,当换液容量少时,为常规达到正超滤并满足患者需要,往往需要应用高渗透析液(2.5%/4.25%)及频繁换液;如超滤的需要改变,则必须调整透析处方。在理想情况下,一旦患者的容量正常,则可以降低透析液的葡萄糖浓度和换液频率。

 

经常评估患者的体液状态以及相关的液体出入量至关重要。在治疗早期,应用高渗透析液频繁换液可清除大量液体,有时会导致血管内容量不足。如果未能通过减少超滤或增加肠内或胃肠外液体的供给解决此问题,可能会减缓肾恢复。相反,监测各种来源的液体摄入(如药物、营养、血液制品)同样重要。当对患儿维持性应用呼吸机/振荡机时,非显性的体液丢失减少可能会明显影响小婴儿的液体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当重新评估能否实现目标脱水量,最初至少每2-3小时一次,随后必要时应修改治疗方案。一旦体液管理达到稳定,可逐渐延长评估间隔。

 

指南 P4.4: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稳定的初始期,应当持续使用频繁换液的急性PD方案,以满足患儿溶质和液体清除的需求。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来确定换液频率。在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的低容量交换限制了PD治疗AKI的疗效,因此在急性情况下,为达到充分的清除率,需要持续进行PD超过24小时。应当每日重新评估患者的需求。一旦满足了患者的紧急需求,这时最常出现的是肾功能逐渐恢复,并达到溶质/液体的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增加换液量且每24小时内仅部分时间进行透析通常足够。应当强调的是,持续PD的使用并不会抑制AKI的缓解。

 

指南 P4.5: 一旦伴有少尿的AKI患者接受PD治疗,许多药物的清除率就可能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药物血清水平不足,尤其诸如抗生素和抗痉挛药等药物,药物剂量应作相应的调整。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