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AST视点
编者按:华人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ChiCAST)是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下设在中国的药敏委员会,该委员会于 2017 年 3 月成立,委员来自中国两岸三地、欧洲、美国,专家领域涵盖临床微生物学、临床感染病学、临床药理学、畜牧兽医学、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及感染诊断企业。委员会下设临床细菌学组、临床真菌学组、临床药理学组、临床感染学组及畜牧兽医学组等亚专业组。主要任务为药敏试验相关内容(如方法学、折点等)标准化,开展有价值的药敏相关临床研究,对有争议的临床标本检测进行确认和鉴定,建 ChiCAST网站,传播 EUCAST 文件,开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开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教学,促进我国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工作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大家解读 EUCAST 耐药机制检测指南里 AmpC 这一章。
供稿:
宁永忠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ChiCAST 委员)
审校:
王 瑶 (北京协和医院,ChiCAST 学术部秘书)
2013 年《EUCAST 有临床和/或流行病学重要性的耐药机制检测指南》第一版发布。2017 年 7 月 EUCAST 发布了升级版(version 2.0)。
正文免费,下载网址为:
http://www.eucast.org/fileadmin/src/media/PDFs/EUCAST_files/
Resistance_mechanisms/EUCAST_detection_of_resistance_mechanisms_170711.pdf
本文介绍一下 AmpC 酶。在 AmpC 酶这一章,一开始是一个表格,如下。其他各章也都有类似。
表格是强调该检测的意义。
后两个,是感控目的、公共健康目的。
第一个是临床抗微生物敏感试验分类是否需要——我整体看了一下,酶检测都是 no——我理解,就是说碳青霉烯酶、ESBL、AmpC 酶的检测,常规情况下不必需以改变 RIS 的结果。
AmpC 酶属于 C 类酶。可以水解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包括三代头孢菌素,但一般不包括四代头孢菌素)和单环 beta-内酰胺类。
一般而言,ESBL 抑制剂对 AmpC 酶无效,尤其是克拉维酸。
我们知道,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有染色体介导的 AmpC 酶。其实,它的意义不比 ESBL 低。不过由于阴沟肠杆菌等感染较少,加上国内视野有限,所以 AmpC 酶在国内的重视程度,似乎没有 ESBL 那样高。
EUCAST 指南没有针对染色体介导 AmpC 酶——染色体介导,知道菌种即可推测。而是针对的获得性 AmpC 酶。涉及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一般而言,这些菌里 AmpC 酶整体的发生率,低于 ESBL。
另一个涉及的概念是表达,具体分组成型表达、诱导型表达。
前者,无论底物浓度高低,细菌表达的水平近乎不变。后者,随着底物浓度增高,酶表达增加。
二者都有染色体存在的情况,也都有质粒介导。获得性 AmpC 基因,通常位于染色体上。
表 1 是 AmpC 检测流程图。
第一行菌名:沙门菌改为某些种、多了志贺菌属某些种。过筛条件: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耐药+头孢西丁耐药。
第二行是氯唑西林协同。
第三行第一格:有协同时,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属需要 PCR 确定质粒介导、染色体介导。
第三行第二格:有协同时,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有质粒介导 AmpC 酶。
第三行第三格:没有协同,说明是其他机制,比如孔蛋白缺失。
头孢西丁耐药的注释:
此处指非野生株,折点是 MIC>8 mg/L,或直径<19 mm。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是目前 EUCAST 折点。
目前表格的起点,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ESBL 阳性时也会同时有 AmpC。头孢吡肟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同时耐药,也可以过筛 AmpC,不过特异性低。
正文提到,除了氯唑西林外,硼酸衍生物也可以抑制 AmpC 酶。它也可以抑制碳青霉烯酶或 A 类青霉素酶。
综上,AmpC 这一章对临床实验室过筛、检测该酶以及相似表型的其他机制,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大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应用、验证。相信会有不同表型结果、或难以解释的表型表现,可以进一步讨论、或用分子方法来深入研究。
希望能得到您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