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荟萃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原文链接:http://d.dxy.cn/detail/7341254

作者:陈志锋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摘要】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6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84 例 ) 和对照组 (84 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头孢噻肟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9.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者一开始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具有病程较长、痛苦较大及容易复发等特点,并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肺功能进行性发展为特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其肺功能仍在持续恶化,并因其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及外环境各类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反复发展并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6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007)》[2]中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肺部炎症疾病(如肺炎、肺癌等)、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精神障碍者,以及6周内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或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39~75岁,平均(54.4±3.6)岁;病程1~12年,平均(5.1±1.2)年。对照组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38~76岁,平均(55.1±3.9)岁;病程1~13年,平均(5.2±1.1)年。两组患者均以喘息、咳嗽、发热、咯痰、咽痛及肺部干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平喘、祛痰以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注滴,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头孢噻肟注射液3.0 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注滴,每日2次。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3]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痰培养菌转阴性;有效: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痰培养菌仍为阳性;无效: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未见好转或恶化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资料采用 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 ±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79.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包括胃肠道反应3例,头痛、过度兴奋、失眠各1例;对照组出现7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包括胃肠道反应4例,过敏性皮疹、轻度恶心、腹痛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报道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其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较为多见,而急性发作的首要因素则是细菌感染,其中约1/3的新菌株产生于持续寄殖细菌的抗原变异,对局部免疫机制敏感性差[5,6],其次为病毒感染。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早期治疗、积极控制急性发作期和感染,以及改善心肺功能是目前主要治疗措施。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者病原体监检测确诊需数天时间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者开始多数以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待病原体确诊后再相应调整,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者一开始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对缩短疗程,改善症状尤为重要。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作用比氧氟沙星强一倍,且不良反应少。它的抗菌机制是通过对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行抑制,对呼吸的致病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尤其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并且具有高度的生物利用度。总之,左氧氟沙星的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于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伤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及部分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于部分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衣原体等也有着良好的抗菌作用。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抗菌谱比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菌素更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但对阳性球菌不如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仅有低度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克雷伯产气杆菌属及奇异变形杆菌、奈瑟菌属、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其抗菌机制是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行抑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而应用头孢噻肟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者一开始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尚彩芹.乳酸左氧氟沙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4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3] 韩静.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COPD诊治指南(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51-59.
[5] 赵鸣武.深入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5,28(10):430-433.
[6] 赵群祥.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54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