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挑战急诊感染性疾病,如何过关斩将?

对于急诊科医师来说,熟悉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合理地开始抗感染治疗,尽早预防和控制感染,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急诊感染领域,只有规范诊疗,才能过关斩将,将「劲敌」挑落马下。

 

其实,要做好三个方面,才能为规范诊疗打好基础。

 

一、建立「人-菌-药」整体治疗观念

 

对于急诊感染性疾病,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因素及抗菌药物的自身特点,遵循指南,依据药动学/药效学原理,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足够的剂量、给药次数及静脉滴注持续时间等),进行个体化决策,优化整体的治疗方案 1,即建立「人-菌-药」整体治疗观念 1

所以,了解急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状况,掌握常见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对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以下我们将以 CAP 为例进行阐述:

 

1.合并不同基础疾病的病原学特点 1

 

 

合并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 CAP 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常见肺炎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军团菌、呼吸道病毒等病原体。

 

2.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1

 

不同年龄 CAP 患者的主要病原学特点有所不同。成人 CAP 主要病原体以非典型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和混合感染为主;老年(≥ 65 岁)CAP 主要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病毒等为主。

 

3.我国 CAP 病原体耐药特点 1,2,3

 

我国城市成人 CAP 病原学调查发现,肺炎支原体成为成人 CAP 的首要致病原,其后依次是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肺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不同研究对我国的病原体耐药情况的报道见表 1。

 

表 1  不同 CAP 病原体的耐药特点

 

4.早期识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1,3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早期识别 CAP 是细菌感染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表 2)。根据病原学证据及病原体的药敏结果判断感染类型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

 

表 2 细菌性肺炎与其它病原体肺炎鉴别要点

 

 

二、注重脏器功能评估,谨防 MODS

 

急诊患者重症感染常见,需要收入 ICU 治疗,且重症感染患者易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故亦须对其进行脏器功能评估以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指导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此时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可作为辅助评价工具,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比如 CAP 中常用的 CURB-65 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较为常用(表 3)3

 

表 3 CURB-65 和 PSI 评分系统

对于重症 CAP,应如何诊断呢?具体见表 4 3

 

表 4 重症 CAP 判定标准

 

另外 MODS 评分在临床上也应用广泛,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则有助于描述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发展 1

 

 

1.MODS 评分

MODS 评分是 Marshall 等人在 1995 年建立的,其共纳入 6 个器官系统,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其中 0 分代表脏器功能基本正常,而 1 至 4 分代表器官功能障碍到衰竭,总分共 24 分(表 5)4

 

表 5 MODS 评分系统

 

 

2.SOFA 评分

 

SOFA 评分亦由 6 个脏器系统的评分组成,每一个脏器的分值为 0(正常)~4 分(最差),每天记录一次最差值(表 6),用来描述 MODS 的发生、发展,并评价疗法对脏器功能失常或衰竭进程的影响 4,5

 

SOFA 评分系统观察指标较少,评分方法简单,更易于临床操作,且每天运用 SOFA 系统评定脏器功能程度有利于动态观察疾病演变,并及时进行关键的治疗指导 4,适合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表 6 SOFA 评分系统

 

 

三、MDT 诊疗:提高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重症感染救治的首站多为急诊科,并需要呼吸、ICU、感染、检验、外科等临床多科室协作才能完成。多学科合作(MDT)可以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保障。现以 1 例 MDT 治疗糖尿病足合并全身多发软组织脓肿为例 6,阐述 MDT 治疗的重大意义。

 

病例举例

 

女性,35 岁。「因口干多饮多尿,全身多发脓肿伴发热 10 余天」就诊。右足第 3 足趾可见溃疡伤口,左肩、左肘、左右手臂、左右臀部等部位可见 3 cm×3 cm~15 cm×17 cm 大小肿物。

实验室检查:WBC 13.82×109/L,血葡萄糖 13.39 mmol/L。超声及核磁共振提示多发软组织脓肿。

入院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足;多发软组织脓肿等。

经内分泌科、疼痛科、营养科、骨科、心理护理小组等进行 MDT 诊疗、护理,患者行抗感染、控制血糖、补充白蛋白、利尿、改善循环、补液、营养支持及多发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17 天后伤口引流管拔除,清创缝合,右足溃疡创面明显好转出院。

 

 
总结

 

在急诊感染领域,规范诊疗是战胜疾病的前提。总的来说,要从三个方面切入:

 

一是从抗感染治疗的个体化因素着眼,建立「人-菌-药」的整体治疗观念;

 

二是对重症患者进行脏器功能评估,以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指导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谨防 MODS 的发生;

 

三是倡导 MDT 模式,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急诊感染性疾病诊疗的总体思路,可为临床实践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2015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2):1324-1344.

2. 2019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摘要)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 39(4):253-279.

4. 赵鹏飞, 付小萌, 王超, 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现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08):74-80.

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36):97-107.

6. 刘清华, 高亚宁. 一例糖尿病足合并全身多发软组织脓肿多学科综合治疗患者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023(5):73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