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自 2018 年起,抗感染之港为大家提供了许多精彩文章。本期,我们将盘点过去两年中呼吸内科相关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您会收获满满。点击标题即可查看全文!
肺炎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
肺炎狭义的分类是指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和 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广义上除 CAP、HAP 之外,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和下呼吸道感染 LRTI。
今天我们就按照肺炎的分类给大家梳理一下。
CAP 是常见病,但诊治不简单
近年涉及 CAP 诊治的指南层出不穷,包括《2015 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日本 2016 年发布的《感染指南》。三大指南分别由急诊科、呼吸科以及感染科主导编撰,本文对此进行梳理,临床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去其所长。
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CTS)上曹彬教授就《肺炎诊断过程中的思辨》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并详细讲述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要点,本文对此进行整理报告。
CAP 诊断虽然不难,但病原体种类繁多、病情各异,且细菌耐药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在抗菌治疗上缺乏充分的证据和一致共识。考虑到目前的现状,本文复习了国内、外最新证据和指南,对 CAP 抗菌治疗的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给药途径进行总结和讨论。
在 CAP 致病菌中,存在一批难以攻克的「武装分子」——多重耐药菌(MDR), 它们对多数常用抗生素表现为耐药,治疗起来异常困难,疾病进程也较一般病原体引起的 CAP 凶险得多。本文对国内外 CAP 相关指南中 MDR 的机制、感染因素、治疗策略等进行全方位整理。
CAP 初始治疗失败是呼吸科医师常会遇见的问题。临床上有 6%-15% 的患者 CAP 初始治疗失败,在 ICU 中这一人群更可高达 40%。本文就通过简单易懂的三步走来谈谈 CAP 初始治疗失败怎么破。
绿脓是难点,治疗需用心
铜绿在下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将从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常见危险因素、常见抗生素诊疗、PD/PD 理论合理诊治及 MDR-PA 等方面说一说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PA 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抵抗力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是临床最常见的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致病菌之一。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莫西沙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那么他们的抗 PA 作用是否相同呢?
HAP 院内常见,抗菌策略很重要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抗菌治疗是主要治疗策略。本文从致病菌出发,分析欧美最新指南与我国指南的异同点,为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指明方向。
孟教授将结合 2018 年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从 HAP/VAP 的流行病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目标性抗感染和优化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详细为大家介绍 HAP/VAP 的抗菌策略。
其他类型肺炎与肺部疾病也需关注
误吸是老年人常见临床问题之一,在大于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吸入性肺炎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应重视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本文通过一图让你了解是否需要常规覆盖厌氧菌等诊治要点。
间质性肺疾病种类繁多,病因也不尽相同甚至病因不明,与感染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类「疑难杂症」,其诊断和治疗令临床医生颇为头痛。但该类疾病的诊治也并非无从下手。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崔瑷教授,以病例+理论的形式,为大家精彩讲述间质性肺疾病与感染之间对立统一的复杂关系。
我国 COPD 合并肺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COPD 合并肺炎与 AECOPD、CAP、HAP 有哪些区别?如何正确选择治疗 COPD 合并肺炎的抗菌药物?邀请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李建国医生,与大家分享 COPD 合并肺炎的常见诊疗问题。
长期以来,「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是否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很多基层医生在临床上工作的难题与困惑。我们有幸请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老年干部科的刘进医生,其在结合指南及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为为大家答疑解惑。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优化
抗生素是临床当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抗菌药物,片中卓超教授从作用机制着眼,结合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抗生素的活性与特点,并侧重于β-内酰胺、氨基糖苷和喹诺酮三类药物的阐述。
随着临床对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性也随之变化,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章汇总分析了 CARSS、CHINET 等诸多药敏监测数据,展示了哪些细菌大势已去,哪些细菌已经悄悄崛起,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挑战。
随着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加重视,为了更好的控制细菌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们开始广泛的使用药敏试验来把握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于是折点(或者称为解释标准)这个概念也便应运而生。文章将对「折点」进行详细的解说,梳理临床医生看药敏数据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助力临床医生使用好药敏数据这把利器。
患者在重症感染时,治疗上为尽快遏制感染的爆发,往往会经验性地应用高阶梯的广谱抗生素。但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会增加耐药菌的出现。因此,合理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是必修课题。文章通过 7 个问题,一图梳理「降阶梯治疗」。
抗菌药物到底是单药抗菌,还是联合抗菌?具体方法的差异在哪?各种疾病在什么指征下该使用哪种抗菌方案?是不是联合抗菌效果比单药抗菌效果好呢?本文将针对这些疑问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解答各位在抗菌治疗中遇到的难点。
近年来,PK/PD 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现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张菁教授分享喹诺酮类药物 PK/PD 特性,以及如何以 PK/PD 理论优化左氧氟沙星给药方案,来提高临床有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总 结
肺炎是常见病,诊断上并不是十分困难,治疗上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经验性治疗已深入人心,但需加强抗菌治疗前的病原体检测、耐药风险因素的评估、特殊类型的肺炎鉴别等的意识。
尤其是致病菌中的 MDR 仍是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诊疗是每个临床医生都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左氧氟沙星等经典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炎抗感染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其特点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希望这一系列的文章能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朋友们理顺肺炎抗感染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