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老年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抗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不久,患者病情又出现恶化迹象:气促、胸闷、高热伴寒战。收治患者后,医生竟很快找到了引起这一系列变化的「元凶」,这就要从患者肺部 CT 的影像学特点说起来,和来自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雍雅智教授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病历详情
患者男性,60 岁,以「间断咳嗽、咳痰 4 月余,气促 2 天,发热 1 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 4 月余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黄白色痰,量中,易咳出,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患者于当地卫生所就诊,予「感冒药」口服(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未见明显缓解。
一周前患者症状加重前往 B 医院就诊,行胸部 CT 示:(1)左肺下叶巨大空洞形成并周围炎性改变;(2)两肺尖及左肺下叶背段多发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纵隔内多发淋巴结;
后续于该院完善支气管镜检查示:(1)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伴新生物可能;(2)活检支气管黏膜示慢性活动性炎;(3)支气管刷片见异型增生细胞团,可疑肿瘤。
患者于该院住院治疗期间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病程中患者逐渐出现咳灰褐色痰。
2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伴前胸痛,伴胸闷。1 天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9.0℃,发热前觉冷,伴寒战,予退热药物后可热退(具体不详),热退时出大汗。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肺肿瘤」收入科。
既往史:
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未发现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有吸烟史 30 余年,平均 20 支/日,戒烟 2 月余。余无特殊。
入院查体:
T:38.3℃ P:120 次/分 R:21 次/分 BP:144/74 mmHg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呼吸稍促,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左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
(2020-04-13,外院)
胸部 CT 平扫:(1)左肺下叶巨大空洞形成并周围炎性改变;(2)两肺尖及左肺下叶背段多发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瘤标志物 CA211 8.45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7.04ng/m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70.47pg/ml。
(2020-04-14,外院)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感染免疫四项、甲功六项、抗核抗体抗体(ANA)未见异常。鳞状细胞癌抗原(SCC)6.80ng/ml。
(2020-04-15,外院)
支气管镜检查示:(1)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伴新生物可能;(2)活检支气管黏膜示慢性活动性炎;(3)支气管刷片见异型增生细胞团,可疑肿瘤。
结核杆菌 γ 干扰素试验阴性。
(2020-04-15,外院)
胸部增强 CT(如下图):
(1)肺气肿;左肺下叶巨大空洞形成并周围炎性改变;两肺多发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
(2)纵隔内多发淋巴结;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
(3)左侧胸腔积液;与 2020-04-13 胸部 CT 比较差异,左肺下叶巨大空洞内积液及左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
G 试验、军团杆菌-IgM 抗体阴性、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无异常。
(2020-04-18,外院)
病理:(左下叶肺组织)活检支气管黏膜示慢性活动性炎。
(2020-04-19,外院)
细胞学:(1)支气管刷片涂片见异型增生细胞团,可疑肿瘤,建议活检进一步明确。(2)肺泡灌洗液涂片示巨噬细胞(<30%),上皮细胞(10%),炎症细胞(60%),未见恶性细胞。
(2020-04-21,我院)
血气分析: 氧分压:77.3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38.50 mmHg。
血常规: 血小板 355.00×10^9/L; 血红蛋白:105.00 g/L; 白细胞计数 11.14×10^9/L; 中性粒细胞数 9.78×10^9/L; 单核细胞数:0.68×10^9/L。
(2020-04-21,我院 )
CRP:C-反应蛋白:279.61 mg/L;降钙素原:12.484ng/mL;血沉:135.0 mm/h。
凝血筛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 国际标准化比值:1.93; 凝血酶原时间:22.20 秒(正常值:11-14s);D-二聚体:633.00 ng/ml ;纤维蛋白原:7.44 g/L。
常规生化全套检查:白蛋白:29.39 g/L ; 直接胆红素 8.00 μmol/L
糖类抗原 125:55.50 U/ml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4.80 ng/m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0.98 ng/ml;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21-1 5.19 ng/ml。
入院诊断:
左肺占位性病变;肺部感染。
诊疗方案:
2020-04-20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厄他培南」抗感染、化痰、止咳、对症治疗,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凝血象示 PT 明显延长,考虑为肺部重症感染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所致凝血功能异常,予维生素 K1 肌注。
治疗效果:
2020-05-06 血常规 (六分类): 白细胞计数 12.74 ×10^9/L; 中性粒细胞数 9.91× 10^9/L。CRP:C-反应蛋白 38.97 mg/L。凝血筛查+血浆 D-二聚体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 12.70 秒; 纤维蛋白原 4.88 g/L。患者凝血象示 PT 缩短至安全范围,故于 2020-05-07 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活检术。
2020-05-09 经治疗患者退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减轻。复查 CT 胸部平扫+三维重建:空洞部位较前增大,其内积液较前增多,左肺下叶支气管闭塞合并左肺炎症(较前相仿),右肺炎症(较前吸收)。病理回报:(左下叶活检)非角化鳞状细胞癌。
复查血小板:359.00×10^9/L;血红蛋白:110.00 g/L;白细胞计数:10.52×10^9/L;中性粒细胞数:7.75×10^9/L。C-反应蛋白:46.10×mg/L。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无异常。
调整治疗方案:
2020-05-12 患者肺部病灶诊断明确,且感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感染相关指标较前降低。停止厄他培南静滴,序贯左氧氟沙星治疗直至疗程结束,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无反复。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完善肿瘤分期检查及基因学检测。PET-CT 示:左肺下叶空洞型鳞癌伴左肺下叶转移,双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待排。MRI 颅脑平扫+增强:右侧顶叶结节,考虑转移瘤。10 基因检测:未检测到突变。PD-L1 表达:TPS 60%。
最终诊断
1. 左肺下叶恶性肿瘤(鳞癌 T4N3M1 M: 颅脑) 2. 肺部感染
下一步诊治方案
2020-05-26 经充分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感染控制。予「白蛋白紫杉醇 450 mg D1+卡铂 500 mg D1+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 」q21d 方案进行抗肿瘤治疗。
治疗效果:
抗肿瘤治疗前(2020.04.29、2020.05.09)、治疗 1 周期后(2020.06.16)、治疗 2 周期(2020.07.08)胸部 CT 对比。
病史小结:
1、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外院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仍加重,并出现寒战高热。
2、胸部 CT 示:1、肺气肿;左肺下叶巨大空洞、周围炎性改变、两肺多发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2、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3、左侧胸腔积液。
3、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PCT、CRP 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考虑细菌感染。
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静滴,序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效果显著。
5、充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 PS 评分,为后续抗肿瘤治疗创造了机会。患者左肺鳞癌伴脑转移,PD-L1 TPS 60%,免疫联合化疗带来更佳疗效。
专家解析
一、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空洞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炎性空洞和肿瘤性空洞,根据数目分类可分为单发空洞和多发空洞,根据洞壁厚度可分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不同疾病空洞的病因及形态各有特点。
1、厚壁空洞多见于肺癌或是肺结核患者,由于一般靠近肺门侧血供较为丰富,因此肿瘤空洞形成后多偏于外侧,且空洞壁近肺门侧较厚,可与肺结核相鉴别【1】。
2、凹凸不平的空洞内壁,亦常见于肺癌以及肺结核,但肺结核以及肺脓肿患者少见空洞内结节,因此需要通过判断凹凸不平的内壁是否为壁结节进行鉴别。但同时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内未液化产生的干酪物亦有可能造成 CT 显示空洞内壁凹凸不平【1】,因此仍需结合各项特征进行综合考量。
本病例患者有发热,CT 示左肺下叶可见一厚壁空洞,其内可见液平,主要需考虑如下常见疾病:①肺脓肿;②肺结核;③肺癌。再看病灶细节,该病灶内壁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结合患者起病无明显高热、咳大量脓臭痰等典型肺脓肿表现,首先排除多为光滑内壁的肺脓肿,考虑为肺癌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此外,该病灶周围有毛刺,增强 CT 表现为空洞壁大部分强化,而肺结核的纤维干酪洞壁不强化或外周仅薄层强化,结合患者既往长期大量吸烟史,存在肺癌高危因素,且化验示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故本案例考虑肺癌可能性大,最终病理结果证实为肺鳞癌。
二、肿瘤合并感染,抗生素如何选,注意事项有哪些?
目前国内肺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概率约为 45%。而感染肺炎患者以革兰氏性阴性菌感染为主,约占 42%【2】, 主要对头孢三代、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3】。其中又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肺炎克雷伯菌次之。感染概率因地而异,上述三种最常见的阴性菌感染率约占所有阴性菌感染患者 85%【2】。
本案例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静滴,序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多项优势,如对呼吸道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口服疗效可与静脉滴注疗效相当; 半衰期长,可以每日一次给药; 组织穿透力强,在肺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等【4】。此外,序贯治疗中口服左氧氟沙星也比较方便。
肺癌合并感染患者选择抗生素除了关注病原菌培养结果外,也应同时考虑多重耐药的原因,如基础慢性肺组织结构性破坏,相关疾病用药史等等。
三、肿瘤及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液具有高凝性,意味着其并发血栓的风险大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国内外众多文献均指出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发生为继肿瘤进展后的第二大死因【5】。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血液高凝状态通常归因于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 TF) 的过表达和粘蛋白的产生,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 的产生和肿瘤细胞因子的产生。它们在凝血级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激活凝血酶原,使肿瘤细胞的环境变成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形成【5】。
不止是恶性肿瘤,抗菌药物同样也会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本例患者于外院首次住院时凝血象正常,于外院住院期间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转至我院后入院凝血相关化验示凝血酶原时间 22.20 秒,PT 显著延长。主要考虑为应用头孢类药物所致的维生素 K 缺乏,使维生素 K 的肠道合成受阻;阻碍维生素 K 的代谢循环;使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功能。通过肌注维生素 K,患者凝血功能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相关研究将青霉素钠、头孢唑琳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等种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进行对比,发现上述种类药物血浆浓度到达一定浓度后均会导致凝血功能下降,而磷霉素钠造成凝血时间延长最大,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林钠影响最小,且凝血时间延长的程度随这 3 种抗生素剂量的增大而增长【6】。
此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糖肽类抗菌药物以及唑烷酮类、氯霉素、磺胺类【7】、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有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报道【7-8】。除了维生素 K 缺乏外,骨髓抑制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谷氨酸 γ-羧化反应也是抗菌药物造成凝血异常的主要原因【7】。
因此对抗菌药物用药剂量的把控非常重要,一般剂量越大,其发生率约高。尤其对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其代谢功能较低,血药浓度增高也会造成血小板减少。此外,老年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维生素 K 的合成吸收【7】。临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应更加注意凝血障碍引起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及时停药,一般情况下能自行恢复【7】。若患者病情严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或血浆置换,出血量大时,应给予输血【7】。
总结
空洞型肺癌临床上较常见,由于其影像学与肺结核空洞形成及慢性肺脓肿等病变有相似之处,需仔细鉴别。化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免疫力的下降及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时应在评估可能病原体及耐药性等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此外,肺癌和部分抗菌药均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诊治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专家简介
雍雅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部肿瘤二病区、副主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诊疗分会理事
参考文献
【1】龙林俊. 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141-142.
【2】鲍秋红,周华,陈茜,等. 肺癌化疗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国肺癌杂志,2019,22(12):772-778.
【3】王红梅,王磊.老年肺癌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7,52(9):53-55.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7.09.013.
【4】梁蓓蓓,王睿. 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03):28-32+41.
【5】李晓晓,马云飞,李光达,等. 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1):1619-1623.
【6】钟丽辉,郑善銮,许风琴,等. 4种注射用抗生素对凝血试验的干扰[J]. 检验医学,2004(02):150-153.
【7】司继刚. 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J]. 医药导报,2015,34(06):758-761.
【8】罗兴献, 刘一, 薛学财,等. 55例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文献分析[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8, 027(003):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