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视点

潘珏医生: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迄今为止「发热待查」仍是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难点。

 

合理的临床诊治流程可以提高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个体患者时,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现有的医疗措施,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的潘珏主任医师就发热待查的临床诊疗及类肺炎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阐述。

视频一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一) 发热待查伴肺部阴影患者的诊断

1

发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只占了不到 50%,剩下的 50% 为非感染性疾病, 包括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功能性状态等引起的发热。因此,面对发烧伴肺部阴影的患者,首先判断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可从患者整个疾病过程中寻找蛛丝马迹, 通过合理的检查手段包括一些创伤性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明确病因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2

此类患者需在发热期间进行血培养(为了提高检测阳性率,血培养一般做两套),查找致病菌,同时为后期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提供合理使用依据。

 

(二)发热待查、肺部无阴影患者的常规诊断

1

一般检测结果会显示 CRP、血沉等炎性指标升高,部分患者 PCT 明显升高。对于 PCT 明显升高的患者,除了感染因素外,需要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外伤等可能。另外,动态观察上述炎症指标非常重要,如外伤 PCT 会升高,动态监测其峰值会下降,而感染,如未充分有效抗感染,PCT 仍会持续升高。

2

需进行血培养,如上所述

3

同时可进行体表的心超。若患者心脏瓣膜存在先天畸形,感染机会相对较大,必要时则需经食道心超排除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4

若上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可通过胸部、腹盆部增强 CT 寻找靶点。如若仍未发现病灶,则需考虑采用 PET-CT。PET-CT 能检测出感染引起的代谢增高、风湿免疫性的疾病,如大血管炎,合理应用 PET-CT 有利于及时明确发热待查的病因。

 

视频二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影像学在诊断发热待查伴肺部阴影的作用

1

 影像学检查是窥探肺部病灶的「眼睛」,通过影像学可看到病灶的分布的位置、范围、发展的速度、以及是否形成空洞等一系列动态改变,同时分析这些变化与期间治疗的药物之间的关系,推测可能的病因。

2

有些病原体的感染,影像学表现进展非常迅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临床医生应考虑到此类病原体的感染;真菌感染中,曲霉亦有这样的临床特征,曲霉感染有侵蚀血管的特点,故影像学会有空洞出现,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尤为明显。而那些影像学表现进展缓慢,且临床表现及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的患者,需考虑低度毒性的致病菌,如非结核分枝杆菌、努卡氏菌等。

3

非感染性病灶需考虑到一些表现为类肺炎的腺癌,这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肿瘤细胞通过 cohn 孔缓慢扩散。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大量白色泡沫样痰,与感染性疾病黄浓痰、粘痰为主不同。对于这类患者,需高度警惕肺腺癌的可能。

 

视频三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类肺炎的提出

1

类肺炎的概念

类肺炎是表现类似肺炎,临床上可以有肺炎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包括发热、白细胞升高或者降低、炎症指标升高,影像学表现肺泡有渗出、实变及空洞等各种特征,与感染难以鉴别。

2

类肺炎与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类肺炎在临床上一般无特异性,需从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等一系列检查寻找蛛丝马迹进行鉴别诊断。当然,此类患者亦需血培养。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创伤性检查,如经皮肺穿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行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