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前沿速递
【期刊瞭望】从个案报道看胰岛素过敏患者的降糖治疗
个案报道:胰岛素过敏患者转为谷赖胰岛素治疗后,过敏症状消失1
一例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后,在套管插入部位周围出现皮肤发红、肿胀及瘙痒症状,入院检查后怀疑胰岛素局部过敏。检测人胰岛素特异性抗体 IgE,测得 IgE 水平为 2.32UA/mL(正常范围 ≤0.34 UA/mL),判断为过敏等级 2。该患者对多种胰岛素制剂的皮试均表现出过敏症状,仅对谷赖胰岛素显示较弱的过敏反应。
相对于其他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制剂无锌添加,因此怀疑是由锌添加剂导致的过敏。但换用无锌的重组人胰岛素后,该患者皮试结果仍为阳性,因而排除锌导致的过敏。随后考虑到,谷赖胰岛素仅含氯化钠作为等渗剂,而其他胰岛素制剂中还含有甘油。而进一步皮试排除了甘油的影响。结合人胰岛素 IgE 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诊断出该患者的过敏反应是由胰岛素本身引起的。
基于上述诊断结果,首先变换胰岛素泵套管插入部位,并将基础输注率维持在 0.05-0.10 U/h,但皮疹仍未得到改善。由于担心降低长期基础输注率会导致严重高血糖和/或酮症,因此将胰岛素制剂从赖脯胰岛素转换为过敏反应较温和的谷赖胰岛素,使用后在套管插入部位没有再发现发红、肿胀等过敏症状。治疗 8 周后,测得人胰岛素特异性抗体 IgE 水平从 2.32 降至 0.72UA/mL。
转为谷赖胰岛素治疗后,未出现过敏症状
胰岛素过敏常见原因分析
判断胰岛素制剂的过敏反应,是由胰岛素本身引起还是由添加剂引起至关重要。
胰岛素本身
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异种免疫原性;人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免疫原性基本相似,但商品制剂中高浓度胰岛素可形成多聚体形式,从而造成其三维空间构象的改变,产生抗原性。
制剂添加剂
除了胰岛素分子本身,胰岛素制剂添加剂,如鱼精蛋白、环氧树脂、锌离子、甲酚、甘油、苯酚、磷酸钠等也与胰岛素过敏有关。锌离子在维系胰岛素六聚体稳定性中起主要作用,商品化的人胰岛素与大部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均需添加锌离子以确保胰岛素制剂稳定。然而有报道显示个别患者存在氯化锌过敏的情况。
谷赖胰岛素缓解胰岛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
谷赖胰岛素大多以单体形式存在,抗原性更低,吸收更快
人胰岛素容易形成六聚体,从而延迟其从皮下组织的吸收。而谷赖胰岛素B3位天冬酰胺被赖氨酸替代后,通过诱导两个胰岛素单体间产生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从而改变胰岛素单体与其他低聚体间的平衡;B29 位赖氨酸被谷氨酸替代可减少胰岛素单体的二聚化,极性增加使得 A 链 N 端的甘氨酸与谷氨酸间形成桥接,限制了 B 链 C 端的灵活性,进一步稳定单体分子。
由于单体比二聚体和六聚体的分子量更低,所以单体比例相对较高的谷赖胰岛素可能比其他胰岛素制剂具有更低的抗原性。
谷赖胰岛素单体比例相对较高
此外,相比于其它制剂, 由于大多数谷赖胰岛素以单体形式存在,皮下注射后吸收更快,因此,可更快地从组织转移至血液,意味着谷赖胰岛素将不太容易引起局部过敏症状。
谷赖胰岛素的单体形式吸收更快
谷赖胰岛素制剂无锌添加,避免锌离子引起的过敏
正是由于谷赖胰岛素独特的分子结构,其单体本身即可保持稳定,并且添加了安全无毒、无刺激的稳定剂聚山梨醇酯 20 进一步确保其稳定性,因此制剂中无需添加锌离子,从而可避免添加剂引起的胰岛素过敏。
谷赖胰岛素独特的无锌添加
总之,相对于其他胰岛素制剂,谷赖胰岛素独特的单体结构以及无锌添加的制剂组成,为胰岛素过敏患者的降糖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拓展阅读】
此前也有多个案例报道显示谷赖胰岛素能够缓解胰岛素过敏表现:
(1)1 例对速效胰岛素及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过敏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既往先后使用门冬胰岛素与 NPH 预混制剂、赖脯胰岛素与 NPH 预混制剂、常规人胰岛素与 NPH 预混制剂、NPH 联合口服药物等治疗期间,曾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或血糖控制不佳,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后,患者对新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良好,血糖控制平稳,治疗期间无胰岛素过敏反应症状,并实现了 HbA1c 的改善2;
(2)1 例由抗胰岛素抗体引起严重胰岛素抵抗、并发展为糖尿病酮症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谷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得到改善,每日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并发现由于抗胰岛素抗体的逐渐减少,125I-胰岛素结合率降低3;
(3)1 例诊断为氯化锌过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谷赖胰岛素治疗 8 个月后,血糖逐渐改善,且无进一步的过敏反应4;
(4)1 例接受赖脯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抗体产生夜间低血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转为谷赖胰岛素治疗后,夜间低血糖消失、血糖控制改善,尽管抗体滴度没有显著变化,但经过分析患者胰岛素抗体表现出亲和力更高、结合力更低,提示谷赖胰岛素治疗后抗体特征得到改善5。
1. Watanabe K, Kusunoki Y, Katsuno T, et al. Acta Diabetologica, 2016: 845-848;
2. Mollar-Puchades M A, Villanueva I L. 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2009, 83(1):21-22;
3. Yanai H, Adachi H, Hamasaki H. Diabetes Care, 2011, 34(6):e108-e108;
4. Ammar I B, Ksouri H, Trabelsi N, et al. Acta Diabetologica, 2012, 49(3):239-241;
5. Itoh A, Saisho Y, Mitsuishi M, et al. 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2011, 94(2):e53–e54.
相关阅读
-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要点解析
-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 从 CAROLINA 研究看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从 CAROLINA 研究结果看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 CAROLINA 研究发布,格列美脲的心血管安全性获肯定!
- 以对照之姿,彰显强效安全之势:换个角度审视格列美脲作为对照组药物的临床试验
- 凝心聚力「析诊疗」,明察秋毫「济世人」——从 TES 指南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降糖
- 「对擂不怯、一站到底」的经典对照药物——磺脲
- 「讲究」,不「将就」:再谈高糖 T2DM 患者治疗的达标策略
- 乱「花」繁复 因「人」制宜 ——在中国 T2DM 患者中实现更好的血糖管理
- 传统药物控糖乏力,长病程糖尿病患者真的回天无术?
- 糖尿病初期的降糖「助攻」
- 对一致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 【病例讨论】糖尿病治疗中的「隐形主角」
- 切勿盲人摸象:磺脲类药物心血管安全性还需全面看待
- 从严控糖,长效磺脲类「一箭多雕」
- 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从家庭开始
- 血糖总不达标?开启“1+1”优化模式
- WHO最新糖尿病指南问世:磺脲稳坐二线C位!
- 繁花渐欲迷人眼,老马识途自奋蹄——我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降糖治疗
- 强强联合,新患者的降糖「利器」
- 主动出击,联合降糖须趁早
- T2DM 与心血管疾病的「胖瘦」之争
- 「三高」患者:降糖需系好「安全带」
- 溯本求源,聚焦经典——探讨β细胞在 2 型糖尿病防治中的角色
- 格列美脲联合 DPP-4 抑制剂:直击发病核心,安全达标
- 知行合一,走进中国T2DM患者的早期联合治疗
- 胰岛素抵抗严重该如何降糖?另辟蹊径,克服惰性!
- 从「新」出发,探讨口服降糖药治疗策略
- 控糖、调脂我所欲也,或可一举两「利」?
- 长效磺脲类:「多方位」助力严格控糖
- 强化降糖治疗:避害就利,探索前行
- 格列美脲:多维度控糖的「全能选手」
- 物有本末: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利控糖
- 格列美脲:控糖莫忘「安心」
- 磺脲类 = 促泌剂? 你只说对了一半
- 降糖治疗,稳「骨」达标 ——从干预骨代谢谈降糖策略
- 低血糖莫「一刀切」: 早期严格控糖带来显著远期获益,但如何跨越低血糖的鸿沟?
- 「二联」治疗,如何直击核心,相得益彰
- 格列美脲:攻守兼备的二联佳选
- 双管齐下稳体重:评述格列美脲对体重影响
- 促泌增敏 协同增效 安全性好:格列美脲助力吃「胍」群众远离「甜蜜」困扰
- 安「内」与攘「外」兼顾:格列美脲双重作用机制述评
- 2型糖尿病降糖策略:如何1+1>2
- 一箭双雕,格列美脲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 2型糖尿病,降糖勿忘「量体裁衣」
- 从START研究看磺脲类药物在T2DM中的临床应用
- 新诊T2DM:格列美脲起始联合治疗的典型病例
- 饮鸩止渴是误会,澄源正本乃正解——磺脲类改善β细胞功能大揭秘
- 遇到血糖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 解除磺脲类药物治疗的体重困扰
- 还在为 NAFLD 烦恼?来教你怎么吃!
- 【柳叶刀】观点碰撞——共辩糖尿病与骨病的相关性
- 号外!最新研究结果出炉——阿格列汀控糖持久性长达 3.5 年
- 【期刊瞭望】颠覆观点!午睡过久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有没有两全之策?
- 【柳叶刀】T2DM 患者睡不好?看这些治疗方法各显神通!
- 【Diabetes Care】十四年磨一剑——ADA 更新糖尿病与高血压立场声明
- 新说:DPP-4 抑制剂改善初发急性心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期刊瞭望] 你知道吗?基因间相互作用竟会影响磺脲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
-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各有所忧,看看说中你了吗!
- 想喝瓶装果汁预防糖尿病?不如直接喝水
- 【Diabetes Care】控制 FPG 和 HbA1c 波动,别让阿尔兹海默症找上门!
- CHECK 研究:纪立农教授对中国糖尿病酮症流行病学的探索
- 2017BEYOND II 研究总结会完美落幕
- 【期刊瞭望】翁建平教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可成为 HbA1c>9.0% 的新诊 T2DM 患者的治疗优选
- 【期刊瞭望】喝,还是不喝酒,这是个问题!
- 戮力 1.5 世纪 ,今致「血糖中心论」:解密第 49 届 Claude Bernard 奖
- 补充维生素 D 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吗?
- 来得时登记研究新追踪:哪些人适合由预混胰岛素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 OAD 治疗?
- 【期刊瞭望】姬秋和教授推荐修订中国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大家怎么看?
- 【Diabetes Care】老年糖尿病患者 HbA1c 控制不稳定?小心抑郁症状增加!
- 【Diabetologia】梅奥诊所新发现——夜班「暗伤」医护人员的糖代谢
- 多因素干预降低大血管病变,可能原因是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
- DPP-4 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你真的了解吗?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与降糖药相关的临床结局和不良事件:一项荟萃分析
- 多因素干预降低大血管病变,可能原因是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
- 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你真的了解吗?
- 【Diabetes Care】还在吃烤肉?小心2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夜班工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的又一“帮凶”
- 降糖药格列美脲作为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动力学和 分子对接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双重治疗的意义
-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糖尿病骨病,微血管疾病的另一种表现?
- 是时候关注一直被忽视的胰岛α细胞功能了!
- [2017EASD专家点津]一文告诉你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与测空腹C肽有多重要!
- 生物标志物测心衰,多因素干预降风险
- 低热量饮食,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
- 2017年胰岛代谢论坛圆满落幕
- 【2017EASD 专家点津】胰岛素治疗之临床见解
- 糖人秀-TED糖医演讲秀最终七强今日燃情亮相!
- 聚焦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与复方制剂
- Camillo Golgi 奖撷珍——反复低血糖: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
- 【Diabetes Care】DCCT/EDIC 研究 30 年:T1DM 患者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长期低血糖发生率趋近
- 【2017 EASD】抗击 2 型糖尿病——不仅仅是科研进步
- 2017 赛诺菲菲越论坛,邀您共启「行·知」之旅
- 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如何看待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
- 【2017 EASD】53届EASD年会召开在即,大会热点抢先知!
- 补充维生素 D 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吗?
- 万众瞩目:中国 2 型糖尿病质量改善里程碑研究首次揭晓结果 ——37 家研究中心实现质量改善目标
- 【期刊瞭望】高钠饮食可引起儿童 1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
- 阿格列汀有望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
- 【柳叶刀】警惕!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健康与经济杀手
- 来得时登记研究新追踪:哪些人适合由预混胰岛素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
- 2017 年胰岛代谢论坛——相聚金陵,共享学术盛宴
-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探讨
- 反复低血糖,凶手竟是它!
- 【胰岛β细胞专题】糖尿病疑难病例探讨——评估胰岛功能对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研究进展之 T1DM 确诊前胰岛功能研究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再生调节路径新发现
- 【胰岛β细胞专题】内外结合,胰岛功能体外评估方法详解
- 【胰岛β细胞专题】实战解析——胰岛功能临床解读
- 【胰岛β细胞专题】一文纵览胰岛功能评估方法与指
- 【胰岛β细胞专题】探索糖尿病核心发病机制,评估胰岛功能开启个体化医疗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基础知识速递
- 【JAMA】重磅来袭——中国糖尿病最新流行趋势发布
- 【2017ADA 专家点津】邢万佳教授:传承经典,继往开来——透过 2017ADA 大会,再谈磺脲类在糖尿病长期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 【Diabetes】遗传视角:磺脲类受体的遗传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 格列美脲——列美脲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阿兹海默病和糖尿病的双重治疗
- ZODIAC-39研究:解除磺脲类药物的体重困扰
- 【2017ADA 专家点津】戴如春教授:糖尿病治愈之光——β细胞功能评估与演变研究进展
- 【2017ADA 专家点津】黄凌宁副教授: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更具优势
- 【2017ADA 专家点津】陆菊明教授:谈动态血糖监测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适用
- 「糖人秀」第二阶段:名家在线 先锋擂台即将启动
- 磺脲类药物对体重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 2017 ADS&ADEA---中澳交流纪实
- 不同磺脲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和管理策略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多吃新鲜水果,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
- 【2017ADA 专家点津】郑少雄教授:全面解读 Banting 奖,引领糖尿病治疗新动向
- 【Diabetologia】糖尿病防治新策略——肠道菌群
- 【期刊瞭望】中国成年人早发型糖尿病有何特殊性?
- 【专家点津】苏本利教授& 张霞教授:点评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专家点津】【N Engl J Med】都健教授:减重手术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 5 年结果对比
- 【Diabetologia】2 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小心脑部病变
- 磺脲类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 【N Engl J Med】基于 DCCT/EDIC 研究 30 年数据推荐:个体化的视网膜筛查计划
- 【期刊瞭望】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拒绝吸烟开始
- 【Diabetes】遗传视角:磺脲类受体的遗传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 【期刊瞭望】重磅!《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新鲜出炉
- 2017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
- 【2017ADA】细节决定成败,糖尿病患者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2017ADA】最新科研成果——代谢综合征机制新思路
- 【2017ADA】优还是劣,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适用动态血糖监测?
- 【2017ADA】β细胞新动态——聚焦功能评估与演变
- 【2017ADA】解码 Banting 奖,破译新机制——迈入糖尿病治疗新时代!
- 磺脲类药物在国内外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现状
- 【2017ADA】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如何治?一起看看糖尿病实践的未来
- 【2017ADA】糖尿病足溃疡与转化科学——从生物力学到临床实践
- 【2017ADA】妊娠糖尿病对婴儿大脑发育的影响,你知道多少?
- 【2017ADA】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效果更好?
- 【2017ADA】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效果更好?
- 【2017ADA】追动态,寻前沿——第 77 届 ADA 年会热点率先尽享
- 【Diabetes Care】BMI 在什么范围内死亡率最低?——不同糖尿病状态人群有不同的答案
- 【期刊瞭望】十年回首,2 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知多少——胰岛素敏感性篇
- 【期刊瞭望】十年回首,2 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知多少——胰岛素分泌篇+糖尿病并发症篇
- 【期刊瞭望】DPP4 抑制剂——β细胞功能保护神
- 【Lancet】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看专家建议如何修改
- 2017 医学部菲越论道——视频回放
- 2017 医学部菲越论道——干货下载
- 2017菲越论道:聚焦胰岛β细胞 深入探讨糖尿病诊疗模式
- 2017 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即将开席
- 磺脲类药物降血糖机制的深入探讨
- 【期刊瞭望】每天一杯奶,远离糖尿病——新加坡华裔人群健康研究
- 【期刊瞭望】中国基础胰岛素治疗新证:剂量优化+餐时追加
- 2017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即将开席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更具成本效益
- 【Diabetologia】Look AHEAD: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减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程
- 磺脲类药物降糖疗效的综合评价
-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最佳时机? ORBIT 研究给你答案
- 【BMJ】糖尿病早期征兆——牙周炎
- 【期刊瞭望】关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专家共识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农村正常体重人群中甘油三酯血糖可作为T2DM“警示标”
- 【Diabetes Care】阿格列汀在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新应用
- 【期刊瞭望】EXAMINE研究:警惕!低血糖易增加心血管风险
- 【专家点津】眼损伤特异性尿蛋白质组分析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
- 【JAMA】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调查:1型与2型谁更严重?
- 【2017AACE】糖尿病肥胖患者,哪种治疗方法适合您?
- 【2017AACE】AACE八项大奖,重磅揭晓!
- 【2017AACE】糖尿病的精准医学——“我们到哪了?”
- 【2017AACE】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重在“及时”
- 【专家点津】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可选之路
- 【2017AACE】挑战肥胖——节食与手术各要注意哪些?
- 磺脲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历史
- 客观认识磺脲类药物:循证评价、合理选择
- 【2017AACE】聚焦特殊人群,实时掌握血糖状态
- 【2017AACE】筑造更好的骨骼:「甜蜜骨头」新见解
- 【2017AACE】菲跃奥斯汀,同步最前沿——第 26 届 AACE 大会亮点预告
- 【质量改善】剖析权威指南--教你怎样写出卓越的质量改善研究报告!(下)
- 【质量改善】剖析权威指南——教你怎样写出卓越的质量改善研究报告!(上)
- 【质量改善】糖尿病质量改善研究经典案例之——国内篇
- 【质量改善】糖尿病质量改善研究经典案例之——国外篇
- 【质量改善】树立「标准化诊疗措施」新体系,深化糖尿病领域质量改善科学
- 【质量改善】质量改善:架起指南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 【期刊瞭望】警惕!罹患2型糖尿病增加亚洲人群癌症死亡风险
- 【期刊瞭望】EXAMINE研究最新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影响脂联素的 “保护”地位
- 【Diabetologia】年轻人少吃点,或许不再担心 2 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意想不到的2型糖尿病帮凶——空气污染
- 【JAMA】糖尿病与其相关疾病死亡率的中国现状
- 从四大共识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规范之道
-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适应症获批,来得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再添新证!
- 丁香园网络精彩回放:2017赛诺菲菲越论坛「风·范」
- 【Diabetes Care】来自4千多名白厅公务员的警示:不良糖代谢状态或可加速血管老化!
- 【专家点津】DPP-4抑制剂的降糖外肾脏保护作用
- 【期刊瞭望】阿格列汀存在肾脏保护作用新证据
- 【期刊瞭望】胰岛素治疗中被遗忘的角落:注射装置篇
- 【Diabetes Care】ADA立场声明抢鲜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期刊瞭望】CKB证据:夏季出生在成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低!
- 【期刊瞭望】一坐就是几小时?缺乏身体活动者小心糖尿病来袭
- 【期刊瞭望】红肉+加工肉+精制谷物饮食,胰岛素抵抗人群要少食!
- 【BMJ】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与治疗:双管齐下遏制2型糖尿病的流行
- 【期刊瞭望】BMI<30 kg/m2选甘精胰岛素比NPH获益更大!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老年NAFLD患者糖尿病风险增加,控制BMI或可降低风险
- 【期刊瞭望】盘点2017 《AACE/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七大更新要点
- 【Diabetes Care】SURDIAGENE研究:三种循环生物标志物可预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下降
-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的 N 个问题 看新版共识怎么说
- 【Diabetologia】CODAM研究:早相β细胞功能指数可识别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阿格列汀+二甲双胍,每天几次更适合?
- 【期刊瞭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可预测妊娠期糖尿病
- 【期刊瞭望】ORBIT 研究最新结果发布——真实世界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使用现状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新诊断 T2DM 短期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新指标——急性胰高血糖素反应
- 【期刊瞭望】糖尿病患者的心病不容小觑
- 【期刊瞭望】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代谢风险评估调查结果
- 【期刊瞭望】午后来一杯?急性咖啡因摄入降低健康人群胰岛素敏感性
- 【期刊瞭望】开滦研究:中国 IGF 与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
- 【Diabetologia】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死亡率有何关系?——让41万患者告诉您
- 【专家点津】中国证据: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OADs治疗效果评价
- 【期刊瞭望】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诊手术,基础胰岛素剂量如何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