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前沿速递
WHO最新糖尿病指南问世:磺脲稳坐二线C位!
引 言
2018 年 9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糖尿病强化治疗指南,新版指南指出,当患者存在二甲双胍使用禁忌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时,强烈推荐将磺脲类药物(SU)作为一线备选和二线首选用药 [1]。再次稳固了 SU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的地位。在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层出不穷的今天,为什么 SU 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呢?
新版 WHO 指南将血糖控制作为关键指标,重点讨论了二、三线药物的治疗策略,强调 SU 降糖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宜作为一线备选及二线治疗的首选药物,为我国糖尿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1-2]。事实上,除了新近发布的 WHO 糖尿病强化治疗指南,SU 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路径中都「热度依旧」。例如,2017 年《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 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学院(AACE/ACE)《2 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2018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均推荐 SU 作为存在二甲双胍禁忌症或不耐受时的一线备选或二线治疗选择 [3-5]。可以说,SU 之所以能赢得各大权威指南的一致认可,与其丰富而广泛的应用经验、确切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是分不开的。
SU 有效促进血糖达标,在糖尿病治疗全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血糖控制措施也应随之加强。SU 可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在 T2DM 治疗全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6]。
具有二甲双胍不耐受或禁忌症的患者,使用 SU 作为一线替代治疗可使 HbA1c 下降 1%~2%,且患者基线 HbA1c 越高,HbA1c 降幅越大,这一特性可有效帮助高糖患者实现血糖达标 [6]。接受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 T2DM 患者中,约有 41.6% 在治疗后的 16.9 个月出现继发失效需添加两种,甚至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控制血糖 [7]。对于需要联合两种 OAD 治疗的患者来说,二甲双胍联合 SU 作用机制互补,是一种广泛认可的经典组合,该治疗方案的良好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一项涵盖 15 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 Meta 分析显示,相较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联合 SU 治疗疗效更优,组间差异为 0.9%[8]。另一项 Meta 分析比较了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或 DPP-4 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使用格列美脲的 HbA1c 降幅较 DPP-4 抑制剂多 12%,且组间严重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9]。可见作为控糖界的「黄金搭档」,二甲双胍联合 SU,有助于解决 T2DM 患者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高血糖。除了二甲双胍,SU 还可以与多种其它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例如,一项为期 28 周 RCT 显示,相比单用格列美脲或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可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同时,使 HbA1c 水平显著降低 2.5±1.4%[10]。对于接受两种 OAD 联合治疗未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 T2DM 群体而言,加用 SU 也可有效改善高糖状态。一项为期 3 个月 RCT 研究显示,T2DM 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格列美脲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P<0.01)[11]。
此外,起始胰岛素起始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 SU 可有效降低 HbA1c 水平并减少胰岛素剂量。有研究揭示,胰岛素联合 SU 的 HbA1c 降幅较单用胰岛素多 1%(95%CI:-1.6 至-0.5; P <0.01);且胰岛素联合 SU 的 HbA1c 降幅大于联合二甲双胍(-0.9%)、阿卡波糖(-0.4%)和 DPP4 抑制剂(-0.4%)等口服降糖药 [12]。与此同时,一项为期 6 个月 RCT 表明,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可节约胰岛素分泌达 10%[13]。
SU 临床应用经验丰富,安全性具有良好保障
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降糖药物的选择还需综合考虑安全性问题,而作为拥有长达 60 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的降糖药物,SU 的长期安全性较为明确 [1-2]。事实上,临床上关于 SU 相关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的担忧一直存在,但需要清楚的是,与 SU 相关的不良事件不应归于整个类别,随着 SU 药物的不断发展和改良,新型 SU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14-15]。
低血糖方面,已有真实世界研究揭示,SUs 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包含 SU 的口服药治疗方案与不包含 SU 的口服药治疗方案严重低血糖发生比率均为 5%[16]。且新一代 SU 格列美脲低血糖风险明显低于传统 SU 格列本脲(P = 0.014)[17]。不同 SUs 对体重的影响也存在差异,ZODIAC-39 纳入荷兰地区 1998-2012 年间 29,195 例大于 18 周岁、接受二甲双胍单药的 T2DM 患者。这些患者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至少一年后,加用 SU 进行两药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五年后,格列本脲组体重增加 3.3 kg,格列齐特组体重增加 3.9 kg,格列美脲组体重增加仅 0.1 kg[18]。不同 SUs 对的心血管安全性差异也是业界热点话题之一。一项共纳入 47 项研究持续时间 ≥ 52 周的 RCT 的 Meta 分析,评估了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或第三代 SU(格列美脲)对成人 T2DM 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 SU 与全因死亡率(OR 1.26)和心血管死亡率(OR 1.40)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19]。由此可见,不同 SU 的安全性不尽相同,临床治疗中应结合个体化治疗策略合理选择 SU,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以确保最大的治疗获益和最小的副作用。
总结
综合来看,SU 是治疗 T2DM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及更低的成本效益,福泽了一代代糖尿病患者,目前仍是 WHO 指南推荐的一线备选和二线首选药。结合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糖尿病患者数量与死亡率高居全球首位、患者并发症风险高、经济负担重)可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SU 仍会是中国内分泌医师与糖尿病心中不可取代的一抹「白月光」。临床实践中,个体化选择合适的 SU 与药物剂量,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 T2DM。
参考文献
1. Roglic G, Norris SL. Ann Intern Med 2018,169(6):394-397.
2. Humphrey LL, Kansagara D, Qaseem A,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8,169(6):398-400.
3. 贾伟平.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17.
4. Garber AJ, Abrahamson MJ, Barzilay JI, et al. Endocr Pract 2018 ,24(1):91-120.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8,41(1):1-159.
6. 母义明, 杨文英, 朱大龙, 等. 药品评价 2017,14(1):5-12.
7. Brown JB, Conner C, Nrchols GA, 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18(12):956-957
8. Bolen S, Tseng E, Hutfless S, et al.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 Quality 2016
9. Amate JM, Lopez-Cuadrado T, Almendro N,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5,69(3):292-304.
10. Chou HS, Palmer JP, Jones AR,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8,10(8):626-37.
11. Arai K, Maeda H, Sirabe S,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3, 15(4):335-341.
12. Vos RC, van Avendonk MJ, Jansen H,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9:CD006992.
13. Kabadi M U, Kabadi U M.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2003, 37(11):1572-1576.
14. UKPDS. Lancet 1998,352(9131):837-853.
15. Dills DG, et al. Horm Metab Res 1996,28(9):426-429.
16. Edridge C L, Dunkley A J, Bodicoat D H, et al. Plos One 2015, 10(6):e0126427.
17. Holstein A,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1,17(6):467-473
18. Schrijnders D, Wever R, Kleefstra N, et al.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16, 18(10):973-979.
19. Rados DV, Pinto LC, Remonti LR, et al. PLoS Med 2016,13(6):e1002091.
相关阅读
-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要点解析
-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 从 CAROLINA 研究看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从 CAROLINA 研究结果看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 CAROLINA 研究发布,格列美脲的心血管安全性获肯定!
- 以对照之姿,彰显强效安全之势:换个角度审视格列美脲作为对照组药物的临床试验
- 凝心聚力「析诊疗」,明察秋毫「济世人」——从 TES 指南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降糖
- 「对擂不怯、一站到底」的经典对照药物——磺脲
- 「讲究」,不「将就」:再谈高糖 T2DM 患者治疗的达标策略
- 乱「花」繁复 因「人」制宜 ——在中国 T2DM 患者中实现更好的血糖管理
- 传统药物控糖乏力,长病程糖尿病患者真的回天无术?
- 糖尿病初期的降糖「助攻」
- 对一致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 【病例讨论】糖尿病治疗中的「隐形主角」
- 切勿盲人摸象:磺脲类药物心血管安全性还需全面看待
- 从严控糖,长效磺脲类「一箭多雕」
- 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从家庭开始
- 血糖总不达标?开启“1+1”优化模式
- 繁花渐欲迷人眼,老马识途自奋蹄——我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降糖治疗
- 强强联合,新患者的降糖「利器」
- 主动出击,联合降糖须趁早
- T2DM 与心血管疾病的「胖瘦」之争
- 「三高」患者:降糖需系好「安全带」
- 溯本求源,聚焦经典——探讨β细胞在 2 型糖尿病防治中的角色
- 格列美脲联合 DPP-4 抑制剂:直击发病核心,安全达标
- 知行合一,走进中国T2DM患者的早期联合治疗
- 胰岛素抵抗严重该如何降糖?另辟蹊径,克服惰性!
- 从「新」出发,探讨口服降糖药治疗策略
- 控糖、调脂我所欲也,或可一举两「利」?
- 长效磺脲类:「多方位」助力严格控糖
- 强化降糖治疗:避害就利,探索前行
- 格列美脲:多维度控糖的「全能选手」
- 物有本末: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利控糖
- 格列美脲:控糖莫忘「安心」
- 磺脲类 = 促泌剂? 你只说对了一半
- 降糖治疗,稳「骨」达标 ——从干预骨代谢谈降糖策略
- 低血糖莫「一刀切」: 早期严格控糖带来显著远期获益,但如何跨越低血糖的鸿沟?
- 「二联」治疗,如何直击核心,相得益彰
- 格列美脲:攻守兼备的二联佳选
- 双管齐下稳体重:评述格列美脲对体重影响
- 促泌增敏 协同增效 安全性好:格列美脲助力吃「胍」群众远离「甜蜜」困扰
- 安「内」与攘「外」兼顾:格列美脲双重作用机制述评
- 2型糖尿病降糖策略:如何1+1>2
- 一箭双雕,格列美脲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 2型糖尿病,降糖勿忘「量体裁衣」
- 从START研究看磺脲类药物在T2DM中的临床应用
- 新诊T2DM:格列美脲起始联合治疗的典型病例
- 饮鸩止渴是误会,澄源正本乃正解——磺脲类改善β细胞功能大揭秘
- 遇到血糖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 解除磺脲类药物治疗的体重困扰
- 还在为 NAFLD 烦恼?来教你怎么吃!
- 【柳叶刀】观点碰撞——共辩糖尿病与骨病的相关性
- 号外!最新研究结果出炉——阿格列汀控糖持久性长达 3.5 年
- 【期刊瞭望】颠覆观点!午睡过久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有没有两全之策?
- 【柳叶刀】T2DM 患者睡不好?看这些治疗方法各显神通!
- 【Diabetes Care】十四年磨一剑——ADA 更新糖尿病与高血压立场声明
- 新说:DPP-4 抑制剂改善初发急性心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期刊瞭望] 你知道吗?基因间相互作用竟会影响磺脲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
-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各有所忧,看看说中你了吗!
- 想喝瓶装果汁预防糖尿病?不如直接喝水
- 【Diabetes Care】控制 FPG 和 HbA1c 波动,别让阿尔兹海默症找上门!
- CHECK 研究:纪立农教授对中国糖尿病酮症流行病学的探索
- 2017BEYOND II 研究总结会完美落幕
- 【期刊瞭望】翁建平教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可成为 HbA1c>9.0% 的新诊 T2DM 患者的治疗优选
- 【期刊瞭望】喝,还是不喝酒,这是个问题!
- 戮力 1.5 世纪 ,今致「血糖中心论」:解密第 49 届 Claude Bernard 奖
- 补充维生素 D 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吗?
- 来得时登记研究新追踪:哪些人适合由预混胰岛素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 OAD 治疗?
- 【期刊瞭望】姬秋和教授推荐修订中国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大家怎么看?
- 【Diabetes Care】老年糖尿病患者 HbA1c 控制不稳定?小心抑郁症状增加!
- 【Diabetologia】梅奥诊所新发现——夜班「暗伤」医护人员的糖代谢
- 多因素干预降低大血管病变,可能原因是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
- DPP-4 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你真的了解吗?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与降糖药相关的临床结局和不良事件:一项荟萃分析
- 多因素干预降低大血管病变,可能原因是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
- 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你真的了解吗?
- 【Diabetes Care】还在吃烤肉?小心2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夜班工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的又一“帮凶”
- 降糖药格列美脲作为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动力学和 分子对接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双重治疗的意义
-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糖尿病骨病,微血管疾病的另一种表现?
- 是时候关注一直被忽视的胰岛α细胞功能了!
- [2017EASD专家点津]一文告诉你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与测空腹C肽有多重要!
- 生物标志物测心衰,多因素干预降风险
- 低热量饮食,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
- 2017年胰岛代谢论坛圆满落幕
- 【2017EASD 专家点津】胰岛素治疗之临床见解
- 糖人秀-TED糖医演讲秀最终七强今日燃情亮相!
- 聚焦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与复方制剂
- Camillo Golgi 奖撷珍——反复低血糖: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
- 【Diabetes Care】DCCT/EDIC 研究 30 年:T1DM 患者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长期低血糖发生率趋近
- 【2017 EASD】抗击 2 型糖尿病——不仅仅是科研进步
- 2017 赛诺菲菲越论坛,邀您共启「行·知」之旅
- 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如何看待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
- 【2017 EASD】53届EASD年会召开在即,大会热点抢先知!
- 补充维生素 D 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吗?
- 万众瞩目:中国 2 型糖尿病质量改善里程碑研究首次揭晓结果 ——37 家研究中心实现质量改善目标
- 【期刊瞭望】高钠饮食可引起儿童 1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
- 阿格列汀有望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
- 【柳叶刀】警惕!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健康与经济杀手
- 来得时登记研究新追踪:哪些人适合由预混胰岛素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
- 2017 年胰岛代谢论坛——相聚金陵,共享学术盛宴
-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探讨
- 反复低血糖,凶手竟是它!
- 【胰岛β细胞专题】糖尿病疑难病例探讨——评估胰岛功能对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研究进展之 T1DM 确诊前胰岛功能研究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再生调节路径新发现
- 【胰岛β细胞专题】内外结合,胰岛功能体外评估方法详解
- 【胰岛β细胞专题】实战解析——胰岛功能临床解读
- 【胰岛β细胞专题】一文纵览胰岛功能评估方法与指
- 【胰岛β细胞专题】探索糖尿病核心发病机制,评估胰岛功能开启个体化医疗
- 【胰岛β细胞专题】胰岛基础知识速递
- 【JAMA】重磅来袭——中国糖尿病最新流行趋势发布
- 【2017ADA 专家点津】邢万佳教授:传承经典,继往开来——透过 2017ADA 大会,再谈磺脲类在糖尿病长期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 【Diabetes】遗传视角:磺脲类受体的遗传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 格列美脲——列美脲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阿兹海默病和糖尿病的双重治疗
- ZODIAC-39研究:解除磺脲类药物的体重困扰
- 【2017ADA 专家点津】戴如春教授:糖尿病治愈之光——β细胞功能评估与演变研究进展
- 【2017ADA 专家点津】黄凌宁副教授: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更具优势
- 【2017ADA 专家点津】陆菊明教授:谈动态血糖监测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适用
- 「糖人秀」第二阶段:名家在线 先锋擂台即将启动
- 磺脲类药物对体重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 2017 ADS&ADEA---中澳交流纪实
- 不同磺脲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和管理策略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多吃新鲜水果,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
- 【2017ADA 专家点津】郑少雄教授:全面解读 Banting 奖,引领糖尿病治疗新动向
- 【Diabetologia】糖尿病防治新策略——肠道菌群
- 【期刊瞭望】中国成年人早发型糖尿病有何特殊性?
- 【专家点津】苏本利教授& 张霞教授:点评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专家点津】【N Engl J Med】都健教授:减重手术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 5 年结果对比
- 【Diabetologia】2 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小心脑部病变
- 磺脲类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 【N Engl J Med】基于 DCCT/EDIC 研究 30 年数据推荐:个体化的视网膜筛查计划
- 【期刊瞭望】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拒绝吸烟开始
- 【Diabetes】遗传视角:磺脲类受体的遗传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 【期刊瞭望】重磅!《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新鲜出炉
- 2017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
- 【2017ADA】细节决定成败,糖尿病患者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2017ADA】最新科研成果——代谢综合征机制新思路
- 【2017ADA】优还是劣,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适用动态血糖监测?
- 【2017ADA】β细胞新动态——聚焦功能评估与演变
- 【2017ADA】解码 Banting 奖,破译新机制——迈入糖尿病治疗新时代!
- 磺脲类药物在国内外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现状
- 【2017ADA】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如何治?一起看看糖尿病实践的未来
- 【2017ADA】糖尿病足溃疡与转化科学——从生物力学到临床实践
- 【2017ADA】妊娠糖尿病对婴儿大脑发育的影响,你知道多少?
- 【2017ADA】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效果更好?
- 【2017ADA】哪些人群应用甘精胰岛素效果更好?
- 【2017ADA】追动态,寻前沿——第 77 届 ADA 年会热点率先尽享
- 【Diabetes Care】BMI 在什么范围内死亡率最低?——不同糖尿病状态人群有不同的答案
- 【期刊瞭望】十年回首,2 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知多少——胰岛素敏感性篇
- 【期刊瞭望】十年回首,2 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知多少——胰岛素分泌篇+糖尿病并发症篇
- 【期刊瞭望】DPP4 抑制剂——β细胞功能保护神
- 【Lancet】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看专家建议如何修改
- 2017 医学部菲越论道——视频回放
- 2017 医学部菲越论道——干货下载
- 2017菲越论道:聚焦胰岛β细胞 深入探讨糖尿病诊疗模式
- 2017 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即将开席
- 磺脲类药物降血糖机制的深入探讨
- 【期刊瞭望】每天一杯奶,远离糖尿病——新加坡华裔人群健康研究
- 【期刊瞭望】中国基础胰岛素治疗新证:剂量优化+餐时追加
- 2017菲越论道——行业大咖燃情齐聚,饕餮盛宴即将开席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更具成本效益
- 【Diabetologia】Look AHEAD: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减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程
- 磺脲类药物降糖疗效的综合评价
-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最佳时机? ORBIT 研究给你答案
- 【BMJ】糖尿病早期征兆——牙周炎
- 【期刊瞭望】关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专家共识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农村正常体重人群中甘油三酯血糖可作为T2DM“警示标”
- 【Diabetes Care】阿格列汀在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新应用
- 【期刊瞭望】EXAMINE研究:警惕!低血糖易增加心血管风险
- 【专家点津】眼损伤特异性尿蛋白质组分析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
- 【JAMA】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调查:1型与2型谁更严重?
- 【2017AACE】糖尿病肥胖患者,哪种治疗方法适合您?
- 【2017AACE】AACE八项大奖,重磅揭晓!
- 【2017AACE】糖尿病的精准医学——“我们到哪了?”
- 【2017AACE】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重在“及时”
- 【专家点津】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可选之路
- 【2017AACE】挑战肥胖——节食与手术各要注意哪些?
- 磺脲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历史
- 客观认识磺脲类药物:循证评价、合理选择
- 【2017AACE】聚焦特殊人群,实时掌握血糖状态
- 【2017AACE】筑造更好的骨骼:「甜蜜骨头」新见解
- 【2017AACE】菲跃奥斯汀,同步最前沿——第 26 届 AACE 大会亮点预告
- 【质量改善】剖析权威指南--教你怎样写出卓越的质量改善研究报告!(下)
- 【质量改善】剖析权威指南——教你怎样写出卓越的质量改善研究报告!(上)
- 【质量改善】糖尿病质量改善研究经典案例之——国内篇
- 【质量改善】糖尿病质量改善研究经典案例之——国外篇
- 【质量改善】树立「标准化诊疗措施」新体系,深化糖尿病领域质量改善科学
- 【质量改善】质量改善:架起指南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 【期刊瞭望】警惕!罹患2型糖尿病增加亚洲人群癌症死亡风险
- 【期刊瞭望】EXAMINE研究最新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影响脂联素的 “保护”地位
- 【Diabetologia】年轻人少吃点,或许不再担心 2 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意想不到的2型糖尿病帮凶——空气污染
- 【JAMA】糖尿病与其相关疾病死亡率的中国现状
- 从四大共识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规范之道
-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适应症获批,来得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再添新证!
- 丁香园网络精彩回放:2017赛诺菲菲越论坛「风·范」
- 【Diabetes Care】来自4千多名白厅公务员的警示:不良糖代谢状态或可加速血管老化!
- 【专家点津】DPP-4抑制剂的降糖外肾脏保护作用
- 【期刊瞭望】阿格列汀存在肾脏保护作用新证据
- 【期刊瞭望】胰岛素治疗中被遗忘的角落:注射装置篇
- 【Diabetes Care】ADA立场声明抢鲜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期刊瞭望】CKB证据:夏季出生在成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低!
- 【期刊瞭望】一坐就是几小时?缺乏身体活动者小心糖尿病来袭
- 【期刊瞭望】红肉+加工肉+精制谷物饮食,胰岛素抵抗人群要少食!
- 【BMJ】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与治疗:双管齐下遏制2型糖尿病的流行
- 【期刊瞭望】BMI<30 kg/m2选甘精胰岛素比NPH获益更大!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老年NAFLD患者糖尿病风险增加,控制BMI或可降低风险
- 【期刊瞭望】盘点2017 《AACE/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七大更新要点
- 【Diabetes Care】SURDIAGENE研究:三种循环生物标志物可预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下降
-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的 N 个问题 看新版共识怎么说
- 【Diabetologia】CODAM研究:早相β细胞功能指数可识别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
- 【期刊瞭望】阿格列汀+二甲双胍,每天几次更适合?
- 【期刊瞭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可预测妊娠期糖尿病
- 【期刊瞭望】ORBIT 研究最新结果发布——真实世界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使用现状
- 【期刊瞭望】中国证据:新诊断 T2DM 短期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新指标——急性胰高血糖素反应
- 【期刊瞭望】糖尿病患者的心病不容小觑
- 【期刊瞭望】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代谢风险评估调查结果
- 【期刊瞭望】午后来一杯?急性咖啡因摄入降低健康人群胰岛素敏感性
- 【期刊瞭望】开滦研究:中国 IGF 与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
- 【Diabetologia】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死亡率有何关系?——让41万患者告诉您
- 【专家点津】中国证据: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OADs治疗效果评价
- 【期刊瞭望】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诊手术,基础胰岛素剂量如何调?
- 【期刊瞭望】从个案报道看胰岛素过敏患者的降糖治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