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V Go
陈忠岩:骨质破坏 = 恶性?一例出血坏死性鼻窦炎引发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思考

病例分享

简要病史

(一)基本信息

患者:青年女性

主诉:持续左鼻堵有浓涕、头痛 1 年

就诊时间:2020 年 4 月

 

(二)现病史

1 年前出现左鼻堵,伴浓涕,伴左(额部、眼眶)胀痛及左侧上列牙痛,伴左侧嗅觉下降,伴鼻腔异味,无涕中带血

2 月前患者左鼻开始流黄水略粘稠,鼻腔臭味、张口呼吸加重

 

(三)既往史

体健

 

(四)家族史

无特殊

 

(五)过敏史

对猫毛过敏

 

相关检查

(一)体格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变应原检测

血清特异性 IgE:

 

辅助检查-鼻分泌物涂片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部影像学检查(包括 CT 和 MRI)/鼻声图仪检查/鼻阻力试验/其他

 

辅助检查

鼻窦 CT:累及上颌窦筛窦,可见散在稍高密度,局灶骨质破坏

鼻窦 MR:左侧额窦、筛窦、上颌窦及鼻腔内见不规则形状 T1 低信号 T2 高信号,病灶内散在 t1 高信号,T2 低信号影,DWI 呈高低混杂信号,左侧中下鼻甲受累;诊断:内翻乳头状瘤?建议增强 MR

 

初步诊断思路及结果

(一)患者病史特点总结

患者青年女性主诉:持续左鼻堵有浓涕、头痛 1 年,影像学表现为单侧病变,且可见轻度骨质侵蚀

 

(二)诊断思路及依据

单侧鼻窦病变需考虑肿瘤(良性、恶性)、真菌性鼻窦炎及鼻息肉

 

(三)考虑诊断

鼻腔鼻窦肿物(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淋巴瘤?)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四)鉴别诊断

内翻性乳头状瘤

出血坏死性息肉/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上颌窦炎、上颌窦海绵样血管瘤/引起鼻衄的上颌窦囊肿与息肉/慢性增殖性上颌窦炎/慢性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血管瘤性息肉/出血性鼻-鼻窦息肉栓塞性血管瘤性鼻息肉/血管扩张性鼻息/血管性肉芽肿/炎症性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 (国内)/血管瘤性鼻息肉

真菌性鼻窦炎

 

治疗

(一)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内镜下左侧上颌窦-额窦-筛窦开放,上颌窦内肿瘤清除

 

(二)治疗效果评估

复查术后恢复良好 

 

个人诊治心得

 

单侧发病;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一组以上颌窦腔内息肉伴反复出血,出血坏死物蓄积、机化的疾病,病变膨胀性发展,导致周围骨质破坏;病因:内出血、外伤、黏液性息肉「其蒂部扭转而缺血坏死、感染、变态反应 

CT 骨窗可观察到的骨质破坏特点以上颌窦内侧壁受挤压、上颌窦口膨胀性扩大最为常见

表现为 T:WI 上结节状的高信号被低信号条索样低信号分割、环带样包绕组成的混杂信号影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在增强 MRI 上的结节样强化高信号区由非强化区在一侧包绕,最外层再由强化的黏膜环绕的多层结构性影像表现,与孕早期的胚胎 B 超图像相似

「上颌窦胚胎征」


病例提供者

陈忠岩,住院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2018 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工作至今


注:以上观点系专家个人临床诊断经验

 

专家点评

该病例虽为常见的病变累及,但影像学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鼻窦炎常见的鉴别诊断思路。骨质破坏 = 恶性?的一个思路非常好,也是年轻医生应该有的思维路径,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总结的病例。

刘剑锋,主任医师,坐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专业方向是鼻科学,鼻颅底外科,包括:鼻-鼻窦炎手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视神经减压术、眶减压术、内镜经鼻颅面切除术、翼颚窝-颞下窝肿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岩尖肿物切除术、鞍区-鞍旁肿瘤切除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颅颈交界区肿物切除术。长期从事嗅觉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

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