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简要病史
(一)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2 岁
主诉: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 20 年
就诊时间:2020-07-26
(二)现病史
患者于 20 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鼻痒、流清涕,连续性喷嚏,约 20 个/次,无伴鼻塞、头痛,无嗅觉减退,无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无憋醒,无鼻出血,无视力下降、复视,无面部麻木,无恶心、呕吐,患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并予「喷鼻、口服药物」等治疗(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氯雷他定抗过敏等治疗),治疗后鼻痒、流清涕、喷嚏症状可暂时患者,但反复出现。现患者鼻痒、流清涕、喷嚏症状较前加重,药物治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变应性鼻炎」收入院。
(三)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平时予药物治疗,控制良好。否认糖尿病, 否认冠心病,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输血、外伤史
(四)家族史
无特殊
(五)过敏史
未发现
相关检查
(一)体格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变应原检测
血清特异性 IgE:
皮肤试验:
辅助检查-鼻分泌物涂片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部影像学检查(包括 CT 和 MRI)/鼻声图仪检查/鼻阻力试验/其他
辅助检查:
一氧化氮检查:FeNO:17ppb,nNO:505ppb。
鼻阻力 :双侧鼻阻力大。
鼻窦 CT:双侧筛窦、蝶窦、上颌窦粘膜增厚。
鼻中隔偏曲、双侧中鼻甲气化,中、下鼻甲粘膜增厚。
2020-07-31 检查结果/备注信息
初步诊断思路及结果
(一)患者病史特点总结
患者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入院前已反复并多次规范的使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治疗,现诉药物治疗已效果欠佳,想通过手术治疗
(二)诊断思路及依据
患者主要症状为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无鼻出血、嗅觉减退,无头痛、头晕等症状。患者既往行皮肤点刺提示螨虫过敏。
(三)考虑诊断
变应性鼻炎
(四)鉴别诊断
血管运动性鼻炎,脑脊液鼻漏
治疗
(一)治疗思路
大部分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症状能得到满意或较满意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虽经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或无法耐受长期的药物治疗。这就需要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治疗。有研究表明破坏翼管神经后,下鼻甲及鼻中隔黏膜血流量显著下降,黏膜下腺体及杯状细胞数量也有所减少。因此,理论上翼管神经切断既可以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也对鼻黏膜局部炎症也有抑制作用。
(二)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阻断术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于左侧中鼻道上颌窦后囟 1 cm 处前端切开粘膜,显露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向后剥离粘膜显露腭骨筛突,显露蝶腭孔,予蝶腭孔下缘切开粘膜达腭骨骨质,切断翼管神经下鼻甲支,于蝶腭孔上缘切开粘膜,离断翼管神经上鼻甲支,外移下鼻甲骨质,于蝶腭孔后缘向上切开粘膜,切断翼管神经鼻中隔支,于蝶腭孔后外侧显露腭骨蝶突,去除腭骨蝶突骨质,显露腭鞘管,切断走形于腭鞘管的翼管神经咽支神经。同法行右侧翼管神经阻断术,查无渗血。双侧术腔明胶海绵填塞固定,术毕。
(三)治疗效果评估
术后过敏症状明显改善
个人诊治心得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 IgE介导的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各个国家、各个种族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病,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及鼻痒等为典型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社会活动、睡眠、学习及工作。 目前新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R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四项措施:一是环境控制,减少或避免变应原的接触;二是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三是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疗法;四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AR 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 可以说,大部分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症状能得到满意或较满意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虽经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或无法耐受长期的药物治疗。这就需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近些年来,翼管神经切断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来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目前我院已开展数十例翼管神经阻断术,术后短期症状十分明显改善,现观察长期效果。
病例提供者
李定波 男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主治医生
09 年毕业广东医学院 临床医学
17 年在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学习进修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管理分会
注:以上观点系专家个人临床诊断经验
专家点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访问学者
深圳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鼻颅底肿瘤及嗅觉专家委员会委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