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丰 教授
中共党员,博士, 河北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河北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主任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医疗中心主任
- 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河北省教学名师
- 河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分会主委
- 河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委
以下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
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 1/5000-1/10000 ,女孩发病率是男孩的 5~10 倍1。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性早熟患者人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临床上性早熟被定义为女童在 8 岁之前,男童在 9 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其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启动则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CPP)。CPP 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及心理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增加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和肿瘤等风险1。因此,对青春期启动因素的探索成为儿童性发育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PP 多为常染色体遗传,且存在不完全显性和性别差异1。
2021 年最新发表在《中国性科学》的文章「中枢性性早熟基因诊断最新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女童 CPP 基因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提高儿科内分泌医师对 CPP 相关基因的认识。我们有幸邀请到本文通讯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会丰教授,就 CPP 基因诊断的话题做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DXY: 尊敬的张会丰教授,您近年来一直专注于 CPP 的基因诊断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春期启动的重要因素,请您谈谈哪些基因与 CPP 的致病有明确相关性?
张会丰教授:CPP 的基因诊断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日新月异,CPP 的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世界及我国的众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有 KISS1(Kisspeptin 1)/KISS1R(Kisspeptin 1 receptor)系统、MKRN3(Makorin ring finger protein 3)及 DLK1(Delta-like 1 homolog)基因是明确的 CPP 致病基因。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KISS1/KISS1R 系统。KISS1 基因位于人类 1 号染色体 q32-41 区,全长 771bp,包含 4 个外显子和 3 个内含子;其编码产物 Kisspeptin 是一种由 145 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多肽,在体内可以水解为多种短肽。其受体 KISS1R 位于人类 19 号染色体 p13.3 上,全长 1197bp,由 5 个外显子和 4 个内含子组成,共编码 398 个氨基酸残基蛋白。
接下来再认识一下 MKRN3 基因,它位于人类 15 号染色体 q11.2 区域,参与基因的转录和泛素化。
最后是 DLK1 基因,它位于 14 号染色体q32 区域,cDNA 序列全长 1557bp,编码序列含有 1152bp,由 383 个氨基酸构成。
研究显示,KISS1/KISS1R 系统及 MKRN3、DLK1 基因均与 CPP 发病相关。
DXY: 感谢您对 CPP 相关致病基因的详细介绍,可否请您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基因是如何导致 CPP 的发生发展的呢?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遗传的?
张会丰教授: 正如以上分享,多种遗传基因在 CPP 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基因导致 CPP 的机制各不相同。
KISS1 基因在 HPGA 上游发挥作用,通过作用在 KISS1 上的雌激素受体激活 KISS1 转录来实现对下丘脑水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反馈调节。Kisspeptin 由位于下丘脑的第三脑室室周吻部(RP3V)和弓状核(ARC)两个神经元群体产生,这些神经元投射并刺激下丘脑分泌 GnRH,进而产生促性腺激素分泌性激素增多,雌激素通过与 KISS1 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反向刺激 RP3V 内的 Kisspeptin 神经元,而抑制 ARC 内的 Kisspeptin 神经元,这是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基本机制,目前认为 ARC 内的 Kisspeptin 神经元可能为 GnRH 脉冲发生器。在所有报道过的 KISS1/KISS1R 系统突变导致的 CPP 病例中,患者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杂合突变。
MKRN3 基因是无内含子的母源印记基因,遗传方式为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表型从携带 MKRN3 突变的无症状父亲那里获得。MKRN3 基因在 HPGA 下游发挥作用,大部分研究者认为高水平的 MKRN3 抑制 GnRH 脉冲分泌通路,但并不直接抑制 GnRH 分泌;而 GnRH 脉冲分泌增加却不能负反馈调节 MKRN3 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MKRN3 不是调节 GnRH 分泌的唯一因子。ARC 是分泌 GnRH 神经元的主要区域,MKRN3 可能作为泛素连接酶在下丘脑水平抑制 GnRH 的分泌,而 MKRN3 突变可导致对 GnRH 的抑制作用功能丧失,进而青春期发育,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2017 年对巴西一个 CPP 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检测到一种复杂的 DKL1 基因突变,所有存在基因突变的个体都检测不到血清 DKL1,考虑该基因缺陷可导致 DKL1 产物的完全缺乏,这可能就是导致该家系 CPP 的原因;同时,体外实验及其他研究也表明,DKL1 在小鼠下丘脑和分泌 Kisspeptin 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但其在下丘脑中的功能尚不明确。巴西的研究还发现,家系中祖母及 4 名孙女均有性早熟临床表现,但父亲却没有性早熟病史,由此推测这个基因出现了母体基因组印记的现象,突变的等位基因是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为仅表达父源等位基因的母源印记基因。
DXY: 多项研究均已证实 KISSl/KISSIR 系统、MKRN3 及 DKL1 基因与 CPP 发病的相关性,请您根据多年的研究及临床经验,评价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哪些实际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中国 CPP 患儿又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张会丰教授: 正如大家了解到的,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高且危害大,需要尽早诊断及治疗;CPP 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CPP 遗传研究结果为性早熟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平台。
韩国的研究发现,CPP 女孩血清 Kisspeptin 水平显著高于年龄匹配的青春期前对照组(P<0.001);因此,研究者们推测血清 Kisspeptin 水平或可作为诊断 CPP 的指标之一。然而对 CPP 儿童进行的大规模 KISS1/KISS1R 编码区测序发现,KISS1/KISS1R 系统突变似乎只占极少的部分,考虑 KISS1/KISS1R 系统突变不是 CPP 的常见原因。
不同国家的研究以及近期系统性回顾表明,MKRN3 缺陷是遗传性 CPP 最常见的原因,在家族性病例中患病率从 33% 至 46% 不等,在散发性病例中患病率从 0.4% 至 5% 不等。韩国 Jeong HR 等检测的 41 名 CPP 女童和 35 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女孩的血清 MKRN3 水平结果显示,在诊断 CPP 方面,MKRN3 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758,灵敏度为 82.9%,特异度为 68.5%,血清 MKRN3 水平的测定可为作为 CPP 的一个预测指标。中国的一项研究对 173 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儿童和 43 名青春期早期儿童进行 MKRN3 基因突变检测,仅在 2 例散发病例和 3 例家族性病例中发现了 4 个新发 MKRN3 错义突变。韩国女孩 CPP 的 MKRN3 突变率同样较低。故考虑 MKRN3 变异在亚洲 CPP 儿童中相对较少见。
我国一项对 19 名 CPP 儿童和青春期早期儿童(包括 7 名男童和 12 名女童,其中 5 名有家族史,14 名为散发病例)进行的 DKL1 基因突变筛查显示,患者中均未发现任何 DKL1 基因的变异;意大利一项对 60 名 ICPP 女孩 DKL1 进行基因检测的研究显示,没有人有该基因的突变,DKL1 基因突变似乎也不是 CPP 常见的原因。 目前证实 KISSl/KISSIR 系统、MKRN3 及 DKL1 基因是明确的 CPP 致病基因,但是这些已知突变可能并非中国人 CPP 的常见致病原因,这可能同 ICPP 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有关。随着测序技术的日益成熟,尚有许多未明确的 CPP 相关基因有待我们发现,对 CPP 发病基因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声明
本资讯是由益普生医学团队编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撰写提供,旨在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不支持以任何形式转发给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有违反,责任自负;转发给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时,也请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本资讯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该被视为诊疗建议。内容中出现任何药品并非为广告推广目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进行处方,请严格遵照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益普生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DIP-CN-006257,有效期:20221128
参考文献: [1]袁博,柏金秀,谢雪兰等.中枢性性早熟基因诊断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性学,2021,v.30;No.257(06):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