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
粒缺伴发热患者 G+ 菌感染的抗菌规范治疗
来自丁香园 2019-06-11

524~26日,2019年中国血液病大会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为了更好地协助血液科领域专家就抗感染问题作深入交流,促进血液科中常见的粒缺伴发热患者革兰阳性(G+)菌感染的规范化诊治,赛诺菲公司组织举办了一场聚焦在粒缺伴发热G+菌感染患者规范治疗的卫星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主持了会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椿教授发表相关学术报告。

吴德沛教授主持会议

 

王椿教授发表演讲

 

MRSA 是粒缺伴发热患者 G+ 菌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

 

王椿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粒缺伴发热患者中 G+ 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感染常见。

 

2015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数据显示,MRSA 全国检出率为 35.8%,自 2012 年以来,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证据显示,MRSA 感染的患者具有病灶隐匿、病情发展迅猛、可迅速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有很高死亡风险。

 

 

替考拉宁对耐药 G+ 菌,尤其 MRSA 有良好抗菌活性,且 100% 敏感

耐药菌是抗菌治疗的最大挑战。

 

替考拉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 G+ 菌感染,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包括 MRSA。国外有学者高度认同: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药是30年来抗MRSA感染治疗的基石药物。同时国内 2017 年 CHINET 数据显示,替考拉宁对 MRSA 一直保持 100% 敏感

 

 

替考拉宁达到目标血药浓度时带来更多获益

王椿教授指出,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存在严重剂量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抗菌药物临床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项回顾性分析探索了替考拉宁治疗 MRSA 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第 4-6 天谷浓度 >20mg/L 的意义。结果发现:根据体重校准的剂量方案与血药谷浓度显著相关;提高替考拉宁给药剂量可以增加血药谷浓度,血药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结局呈正相关。研究显示,第 4-6 天谷浓度 >20mg/L 组与低于 20mg/L 组患者相比,药物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未增加。为达到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 20mg/L,其前三天总用量剂量应在 30mg/kg。

 

国内有学者研究了替考拉宁不同治疗方案对实现目标谷浓度的影响。结果提示,替考拉宁 800mg q12h×3 次起始负荷剂量可以使血药谷浓度达到 23.5mg/L;其 CRP 和 PCT 下降程度较 400mg q12h×3 次负荷剂量组更大。

王椿教授强调指出,提高负荷剂量可快速达到目标血药谷浓度,实现快速起效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替考拉宁维持剂量,以保持稳定的血药谷浓度水平,从而保证药物作用时间和疗效强度。替考拉宁半衰期较长,因此可一天一次给药,患者用药更方便,依从性显著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剂量方案,尽量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替考拉宁应用剂量专家共识和新版说明书解读

为规范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制定了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为临床提供正确、恰当的替考拉宁给药方案和剂量的依据。报告中,王椿教授对《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对于不同部位感染,替考拉宁的治疗方案和剂量推荐总结如下:

 

事实上,2013 年替考拉宁欧洲版说明书进行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剂量方案及目标谷浓度。参考欧洲版说明书及综合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2017 年 9 月,国内赛诺菲替考拉宁说明书更新获批,其中推荐的剂量方案和目标谷浓度,与欧洲版说明书保持高度一致。

 

 

 

总结

替考拉宁对 MRSA 等耐药 G+ 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高度敏感性,但目前国内临床存在明显剂量不足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替考拉宁临床价值的发挥。证据显示,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新版说明书中推荐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方案有助于快速实现目标谷浓度,达到快速起效和维持稳定血药谷浓度的目的。同时需注意,不同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应结合患者感染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剂量方案,使患者有更多获益。

会场花絮

 

 

4M:SACN.TEI.19.05.5722a  本资料有效期至2020年11月

专家介绍
Review area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