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
让 HPV 疫苗守护中青年女性的宫颈健康
若问此金鸡岁末、玉犬报春之际,中国医疗界发生的大事件,HPV 疫苗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际成熟应用十载春秋之后,来到我国女性身边,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而要将 HPV 疫苗了解透彻,还不得不从恶名昭彰的宫颈癌说起。
宫颈癌——名副其实的「女性健康杀手」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习称宫颈癌,作为「女性健康杀手」,绝非浪得虚名。全球范围内,在发生于女性的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第四,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 530, 000 例;死亡率同样位居第四,每年导致死亡约 270, 000 例,尤其在 15-44 岁的女性中,其死亡率更达到第二位 1-3,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小觑。
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1, 4。在我国,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5,且发病率不断上升。从 1989-1990 年到 2007-2008 年,其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从 2.79/10 万增长至 8.53/10 万,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从 1.94/10 万增长至 2.25/10 万 5;2013 年,我国新发宫颈癌 10.1 万例,死亡 26, 400 例,ASIR 达 10.3/10 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 10.1/10 万和 10.5/10 万),ASMR 达 2.62/10 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 2.4/10 万和 2.9/10 万)5;2015 年新发 98, 900 例,死亡 30, 500 例 5。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病正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5,2015 年数据显示,在我国 30-44 岁的女性中,宫颈癌高居新发恶性肿瘤第二位 6。
图 1. 2003-2010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 7
HPV——冷血无情的「中青年女性致癌元凶」
但与其他确切病因仍是未解之谜的恶性肿瘤相比,宫颈癌有其特殊之处,它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元凶 8。
HPV 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通过生殖道皮肤、黏膜的接触和体液传播。在 200 余种已知的基因亚型中,约 40 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十余种与 CIN 和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被称为高危型(致癌型)HPV 9, 10。研究发现,在接近 90% 的 CIN 和 99% 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存在高危型 HPV 感染,其中约 71% 与 HPV 16 型和 18 型相关,确凿地证实了 HPV 是宫颈癌之罪魁。尽管多数 HPV 感染是一过性的,但持续感染高危型 HPV 1-2 年,则预示有进展为高级别 CIN 或宫颈癌的风险 9, 11。对大多数人来说,疾病发展隐匿而缓慢,从初始感染至罹患宫颈浸润癌可能需经历数年至数十年的过程 1。
HPV 感染不仅「无形」,而且普遍。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 HPV 的几率高达 85%-90% 12。一项基于中国 37 座城市 15-60 岁性活跃期女性的宫颈癌筛查研究证实,我国女性 HPV 感染率高达 21.1%,即意味着平均每 5 位中国女性中就有 1 位感染高危型 HPV 13。另一项多中心宫颈癌筛查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女性的 HPV 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高峰在 17-24 岁,第二高峰在 40-44 岁 14。
图 2. 基于一项中国多中心宫颈癌筛查研究的不同年龄 HPV 感染率 14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不禁令人唏嘘,尽管规范化的定期筛查已经普及,HPV 感染和宫颈癌依然来势汹汹地威胁着广大女性的健康,我们有何武器能够自御?
HPV 疫苗——防控宫颈癌的最佳武装
答案不言而喻——病因明确是宫颈癌的致命弱点,对于病因明确的感染性疾病,一级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15。而 HPV 疫苗的问世让我们真正可以从源头上阻断 HPV 感染,使宫颈癌成为首个能够以疫苗进行预防的恶性肿瘤。人类在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疫苗研制中屡屡碰壁,但在 HPV 疫苗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HPV 疫苗:WHO 的立场文件》,呼吁「HPV 疫苗应作为宫颈癌和其他 HPV 相关疾病综合预防策略的一部分」9。目前经美国 FDA 批准的 HPV 疫苗有三种——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所覆盖的 HPV 亚型相应增多(表 1)。其中,二价和四价 HPV 疫苗已在我国内地上市,分别适用于 9-25 岁和 20-45 岁的女性,成为其宫颈健康的实力守护者。
作者:叶新红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 请勿分发或转派
参考文献:
1. Small W Jr, Bacon MA, Bajaj A, et al. Cervical Cancer: A Global Health Crisis. Cancer. 2017, 123(13): 2404-2412.
2. Pimple S, Mishra G, Shastri S. Global strategies for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6, 28(1):4-10.
3. Serrano B, Brotons M, Bosch FX, et al. Epidemiology and burden of HPV-related disease.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7, pii: S1521-6934(17)30124-4.
4. 乔友林, 赵宇倩.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J]. 2015, 11(2).
5. Jiang X, Tang H, Chen T. Epidemiology of gynecologic cancers in China. J Gynecol Oncol. 2018, 29(1):e7.
6.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 115-132.
7. Di J, Rutherford S, Chu C. Review of the Cervical Cancer Burden and Population-Base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5, 16: 7401–7407.
8. 郎景和. 精确筛查,风险分层,HPV 与子宫颈癌防治.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10): 746-748.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May 2017. Wkly Epidemiol Rec. 2017, 92(19): 241–268.
10. Weaver BA.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J Am Osteopath Assoc. 2006, 106(3 Suppl 1): S2-8.
11. 妇产科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Chesson HW, Dunne EF, Hariri S, et al. The estimated lifetime probability of acquir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x Transm Dis. 2014, 41(11):660–664.
13. Wang R, Guo XL, Wisman GB,et al. Nationwid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viral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37 cities in China. BMC Infect Dis. 2015, 15:257.
14. Wu EQ, Liu B, Cui JF, et al. Prevalence of type-specific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pap results in Chinese women: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3, 24(4): 795-803.
15. Nicol AF, de Andrade CV, Russomano FB, et al. HPV Vaccines: their pathology-based discovery, benefits, and adverse effects. Ann Diagn Pathol. 2015, 19(6):418-422.
16.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7855
7
精彩推荐
-
47123
-
57943
-
80061
-
10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