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PDI 专刊-中国大数据

本期重点推荐,我们推出特别专栏,陆续推出权威杂志《国际腹膜透析》聚焦中国大数据的专题内容,建议大家收藏本页面,时时关注!

 

推荐一:国际腹膜透析杂志主编:中国腹膜透析启示

Insigh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

 

2015 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提到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不足,每年约有 190 万亚洲 ESRD 患者人由于未能获得透析机会而过早死亡。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需要全面提升透析治疗率的挑战,而腹膜透析(PD)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肾脏数据系统(CNRDS)是中国第一个得到了卫生部认可的国家肾脏数据登记平台,。根据 CNRDS 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7 年底我国 PD 患者数达 86264 人 [编者注]

 

中国 PD 实践在某些方面特征明显,大中心的比例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已经有 2 家中心现存患者超过 1,000 名。另一个使用紧急起始 PD 比例也非常高。事实上,缺乏新型透析液及相关设备也制约着临床工作的开展,但是中国 PD 实践者用他们的智慧尽全力改善患者预后,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敖翔等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 PD 导管治疗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创新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详细内容请留意后序介绍,编者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慧萍教授等报告了一例布鲁氏菌腹膜炎的治疗全过程,在此前全球只有 7 例关于布鲁氏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的腹膜炎报告 [详细内容请留意后序介绍,编者注]

 

新世纪来,中国的腹膜透析临床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既得益于越来越多的 PD 工作者能够在国际合作基础上开展工作,也得益于国家和地区对腹膜透析领域的大力支持。凭借全球最大的 PD 人口数,中国 PD 工作者为解答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姚强等检索了大量中国腹膜透析研究相关的文章,并进行归类和分析,涵盖了从感染、护理管理、营养、生活质量、机械并发症和心血管预后等广泛主题 [详细内容请留意后序介绍,编者注]。另外还有三篇论文分析了超过 100,000 名患者的大型数据库,以探索临床实践模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详细内容请留意后序介绍,编者注]:如建议①CAPD 患者每天使用 4 次或更多次换液;②使用 APD;③透析中心规模效应。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有该领域更为详细的报道。

 

感谢所有作者准备了这些重要研究,让我们更好了解中国 PD 工作者为改善中国 PD 患者和全世界患者的预后而做出的努力。但是在解释中国腹透发展有其是各中心之间的结果变化之前,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促进中国参与到国际 PDOPPS 研究中,这项与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合作开展大型队列研究已经有超过 6,000 名患者参与其中,其主要研究终点是技术失败,并努力查找导致技术失败的实践模式差异。

 

必须承认,百特员工对这项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代表了百特与中国肾病专家的合作远见。

 

推荐理由:

最新一期的 PDI 杂志发表了主旨为「Insigh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的增刊,包括 6 篇来自中国 PD 工作者的文章,PDI 主编 Martin 教授和 Simon 教授专门撰写评论,表达了 PDI 对中国 PD 发展和 PD 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以上文献出处】:                                   

Martin Wilkie, Simon Davies.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 Vol. 38, pp. www.PDIConnect.com

 

 

推荐二:PD 中心规模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系如何?

CENTER-SPECIFIC RISK-ADJUSTED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

 

背景和目的

截止 2016 年底估计全国有 62,589 例 PD 患者。全球范围内,投入资金提供透析服务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心特异的临床质量指标,侧重通过质控程序来改善临床预后;在中国,透析主要由政府负担,临床效果的审计则在地方层面使用非正式的或者临时的诊疗程序进行,缺乏大规模或严格的系统来比较中心之间的预后结果。

一般而言,当无法获取国家登记数据时,可以使用保险理赔或区域数据对中心预后进行审计。但在中国,无此类理赔数据,且区域数据系统尚无足够的完整性和覆盖率,故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分析。作为最后一招,行业派生的数据可用于获取近似的全景评估,可源自供应链指标,销售数据,或通过行业支持的面向患者的培训和支持服务的第三方提供商。本文中,我们首次对来自中国的 PD 中心特异性预后进行了大规模比较,以改善医疗体系的潜在机会。 

 

方法:

研究设计:观察性队列研究,使用「as treated」框架(以回答「患者实际接受的治疗会影响死亡率吗?」这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使用双联双袋 2L 葡萄糖透析液进行 CAPD 治疗。

参与者和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百特患者关爱数据库,其方式与其他国家以前的一些研究相似。入选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13 日使用百特产品开始 PD 治疗的患者,随访至 2015 年 11 月 13 日,估计占中国 PD 人群的约 70%。

暴露变量:主要暴露是透析中心,为最后一次患者随访时所记录的透析中心。并排除了完整患者记录小于 10 人的中心。用以下与患者相关的因素建模:年龄,性别,原发性肾病,职业,医疗保险,PD 规模大致相等的四分位数(四分位数 1:1-131 名患者;四分位数 2:133-310;四分位数 3:312-521;四分位数 4:559 -2,035),以及人数大致相同的透析开始时代(2005-2009 年,2010 年-2012 年,2013 年- 2015 年)。除年龄外的连续协变量依据临床相关分位数建模,以避免线性关系的假设。

预后变量:主要预后是患者死亡。「退出透析」作为死亡列入模型。

统计方法:首先计算中心特异风险调整标准化死亡率(SMRs),通过 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 SMR(调整了暴露变量),计算了 2 个 SMR,其中 1 个来自模型,包括治疗中心的固定效应,另 1 来自分层模型。使用辅助程序估算器计算错误。使用 log-SMR 具有更好的覆盖率和近似正态分布。最后,使用漏斗图来显示 SMR。必要时,使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Mann-Whitney U(或 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参与者:在排除完整患者记录少于 10 人的中心后,超过 219,371 患者年、来自 712 个中心的 85,717 个 PD 患者具有足够的建模数据,其中 19,146 人死亡,11,785 人转为 HD 或移植。

描述性数据:模型显示,在死亡率方面,与最久远的时代相比,最近一个时代的风险显著降低了 57%,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中心的风险相应降低了 21%。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男性和失业/未知就业的患者特征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

主要结果:中国患者年死亡率为 9.9%,死亡风险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降低;中国各中心之间的结果存在显着差异,部分 PD 中心死亡率高于预期,这是需要进一步评估及采取行动的一个信号;与规模小的中心相比,较大中心的死亡率好于预期死亡率。

其他结果:固定效应模型显示 22.3% 的中心死亡率高于预期死亡率,分层模型为 16.1%。

 

结论:

尽管总体上中国 PD 质量令人满意并且预后逐步得到改善,但我们的研究提示,相当比例的 PD 中心患者死亡率高于预期。这是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改进这些中心的信号。同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医院控制范围外的,与治疗质量无关的因素驱动的(如医疗保险、居住地等)。

 

推荐理由:

国外研究已经证实 PD 中心的规模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这是来自中国的数据,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此方面研究,证实了「PD 中心规模效应」;同时也见证了中国 PD 质量的进步。

 

【文献出处:Yu XQ, et,al. 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推荐三:PD 治疗模式(APD vs. CAPD)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系如何?

The Effect of Automated Versus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on Mortality Risk in China

 

背景和目的:

众所周知,腹膜透析(PD)有两种治疗模式,一种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换液操作,另一种则使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器进行换液操作。以往的观点认为,APD 仅适用于腹膜转运功能为快转运状态的患者,而不适用于慢转运的患者(至少是没有必要的)。随着临床实践经验不断丰富,APD 治疗模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透析生活方式,而且逐步认识到在合适的处方下,各种转运特征的患者都能获益于 APD 治疗,因此 APD 的治疗率明显上升,尤其以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最为突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报销和可能的经济负担制约着 APD 在中国的使用。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预计中国 APD 的治疗率也将逐步提升。

从另一角度看,如果 APD 能够改善临床预后,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治疗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 既往有研究显示,相对于持续性非卧床 PD(CAPD),APD 在残余肾功能保护的作用是相似的,并且腹膜炎的发生率较低或相似。然而近来有证据表明,相对于 CAPD 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APD 患者的临床预后改善更加显著,最近一些研究也提示 APD 患者存活率更高,尤其是快速腹膜转运、合并症较少的年轻患者。在本队列研究中,我们通过比较中国患者 APD 和 CAPD 之间的全因死亡率以期望得到更多的答案。

 

方法:

研究设计:观察性队列研究,使用「as treated」框架(以回答「患者实际接受的治疗模式会影响死亡率吗?」这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中的所有 CAPD 患者均使用双联双袋 2L 葡萄糖透析液,APD 患者均使用 Homechoice 系统。

参与者和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百特患者关爱数据库。入选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13 日使用百特产品开始 PD 治疗的患者,随访至 2015 年 11 月 13 日。排除标准:数据库记录时间小于 90 天,年龄小于 1 岁及年龄 ≥ 95 岁。

随访至死亡、停止使用百特 PD 产品、失访,或者 2015 年 8 月 13 日。

暴露变量:主要暴露是随时间变化的 PD 治疗模式(APD vs. CAPD)。用以下与患者相关的因素建模:年龄,性别,原发性肾病,职业,医疗保险,研究观察期间 PD 中心规模(四分位数 1:1-132 名患者;四分位数 2:133-310;四分位数 3:312-523;四分位数 4:565 -2,042),以及人数大致相同的透析开始时代(2005-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2 年,2013-2015 年),以及医院确定的治疗模式。除年龄外的连续协变量依据临床相关分位数建模,以避免线性关系的假设。

预后变量:主要预后是患者死亡。「退出透析」作为死亡列入模型。

统计方法:使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 Fine-Gray 竞争风险(肾移植,转血透)模型,评估 APD 与 CAPD 模式的死亡风险。

数据根据年龄,性别,就业,保险,肾脏原发病,PD 中心的规模和透析开始年份进行匹配或调整。

 

结果:

模拟了来自 1,178 个透析中心中的 100,351 个受试者,超过 240,803 病人年。

相对于 CAPD 患者,APD 患者更年轻,更多是有工作、自费的男性,而且大多在大中心随访。

Cox 比例风险模型中,相对于 CAPD,APD 的死亡危险比 (HR) 为 0.79(95% 可信区间:0.64-0.97);Fine-Gray 竞争风险模型中,相对于 CAPD,APD 的死亡危险比 (HR) 为 0.76(95% 可信区间:0.62-0.95)。

随访时间长达 4 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后死亡风险相近。

通过对 ≥ 4 x 2 L/d 的 CAPD 患者和 ≥ 2 x 5 L/d 的 APD 患者(限制性队列)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APD 相对于 CAPD 仍有获益,而且相对于非限制性研究结果更加明显。

 

结论:

在中国相对于 CAPD,APD 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由于两组患者数差别较大,存在选择偏倚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数据库无法获得重要的预后协变量(例如合并症、患者 Kt/V),混淆因素可能对分析产生偏倚。尽管如此,本研究基于中国 PD 的实践模式分析认为,APD 对患者体验的益处是确定无疑的,通常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报告可能与临床结果一样重要。

 

推荐理由:

本研究环境尚无 Icodextrin,此中国 PD 的实践模式的结果,相对于其他类似研究,PD 治疗模式之间的比较相对纯粹和直接。

 

【文献出处:Xuemei Li, et al. PDI in Press. Published on October 12, 2018

 

 

推荐四:治疗新生儿 AKI 的腹膜透析系统(系列病例报告)

Acute Peritoneal Dialysis System for neonate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requi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 Case Series

 

背景和目的:

急性肾损伤(AKI)在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腹膜透析(PD)可以是一种救生选择。  然而,在中国,新生儿 PD 所需的大部分设备都没有。

我们描述了一个由本地开发的新的 PD 系统,以改善中国需要 PD 的重症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

 

方法:

该系统使用一个 14 号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作 PD 导管,通过 Seldinger 技术插入,并采用改进的双袋 PD 系统。

使用新型 PD 系统治疗 10 名患有 AKI 的新生儿。

 

结果:

10 名患者的年龄从 1 天到 22 天不等,体重在 700 克到 3,300 克之间。 肾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 14 至 96 小时。

与新型 PD 系统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渗漏(n = 1),导管移位(n = 1)和导管阻塞(n = 1)。

无插管相关并发症,无腹膜炎或出口部位感染病例,也无透析后出现疝的情况。

成本比较表明,新型 PD 系统比使用 Tenckhoff 导管开放式置入的传统系统便宜。

 

结论:

使用新型 PD 系统进行腹膜透析对于合适的中国 AKI 新生儿来说简单,安全,有效。

 

推荐理由:

新生儿使用时 PD 需要克服 3 个主要挑战:获得合适的腹透导管,非创伤性的方式建立腹透通路,并能精确管理和计算交换量。我们描述了一种新型的 PD 系统,适用于 AKI 的新生儿,且安全、有效。

 

【文献出处:Ao X, Zhong Y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推荐五:中国腹膜透析每日腹透液交换次数与死亡风险有什么相关性?

NUMBER OF DAILY PERITONEAL DIALYSIS EXCHANGES AND MORTALITY RISK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背景:

由于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病在中国人口中日益流行,需要进行透析的人数是巨大的,中国是腹膜透析(PD)大国,估算在 2016 年底人数达到了 62,589。透析的流行病学在中国属于相对比较新的领域,有报道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患者选择、临床护理、透析处方方面有着很大不同。在中国,如同亚洲的很多其他国家一样,腹透液每日交换 3 次被认为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

观察并报道中国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每日交换腹膜透析液 ≥ 4 次与<4 次的治疗结果比较。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患者支持项目数据库。该项目由独立的法人管理,向患者提供定期的电话支持和联系、诸如腹透治疗日记之类的用品、以及提供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以配合补充医院的患者教育。

包括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13 日期间开始 CAPD 的初始患者。使用百特双联双袋系统 2L 腹膜透析液。

排除记录小于 90 天、任何时候接受了 APD 治疗、年龄小于 1 岁、年龄 ≥ 95 岁。

随访至死亡、停止使用百特 PD 产品、由于其他原因失访,或者 2015 年 8 月 13 日。

使用特定原因的 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 Fine-Gray 竞争风险(肾移植,转血透)模型,评估 ≥ 4 次/日与<4 次/日交换腹透液的死亡风险。数据从初始患者登记中收集,并每 3 个月更新一次, 由于被新数据的覆盖,每日透析剂量实则最后一次随访的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是患者死亡。「退出透析」的记录被包含在死亡模型中。

数据根据年龄,性别,就业,保险,肾脏原发病,CAPD 项目的规模,透析开始年份和治疗中心进行匹配或调整。

 

结果:

模拟了来自 1,177 个透析中心中的 100,022 个受试者,超过 239,876 病人年。其中 43,485 例交换<4 次/日,56,837 例 ≥ 4 次/日。

交换<4 次/日的患者比例在各中心之间差异很大。

交换每日<4 次的患者,年龄明显偏大,更多是女性,就业情况不祥,来自中国农村。

在各种模型中,≥ 4 次交换/日与与<4 次交换/日相比,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30%-35%。这种有利影响在年轻和农村患者中最为明显。

年龄、医疗保险类型、职业等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性别和中心大小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交换每日 ≥ 4 次的患者,年轻、就业、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RCMS)保险者明显获益。相反,老年、未知就业状况、城市医疗保险患者身上获益较小。

与每日交换 ≥ 4 次有关的有益效果,在患者 CAPD 病程的早期最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

研究的样本包括除婴儿以外的所有患者。791 例(0.9%)小于 18 岁。31 例 ≤ 5 岁。79 例 5-10 岁。其余 ≥ 10 岁。18 岁以下患者与 18 岁以上患者,主效应模型无明显差异。

 

结论:

在这个中国 CAPD 队列中,交换 ≥ 4 次/日死亡风险显着低于交换<4 次/日。

由于无法获得重要的预后协变量(例如合并症、社会经济因素),和可用于判断 CAPD 处方的合理性的数据,残余肾功能,腹膜清除率和腹膜转运类型,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

无法对 PD 交换次数动态变化建立模型,因为数据库只能获取数据登记者提供的最后的处方信息。

尽管如此,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 PD 治疗剂量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方面值得进一步详细研究。尽管中国 PD 患者总体上生存率良好,提示这是未来改善预后的潜在方面。

 

推荐理由:

中国是腹膜透析大国,同亚洲许多国家一样,认为腹透液每日交换 3 次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更好临床预后的追求,值得进一步对透析机量和临床获益进行研究。

 

【文献出处:Yu XQ,et al,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pii: pdi.2017.00283. doi: 10.3747

 

推荐六:腹膜透析布鲁氏菌腹膜炎(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Brucella Peritonitis in a Patient on Peritoneal Dialysis: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背景和目的:

尽管腹膜透析(PD)的治疗结果在不断改善,但 PD 相关性腹膜炎仍然是常见的并发症,并且是技术失败和转血液透析(HD)的主要原因。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则不常见。布鲁氏菌是一种罕见的病原体,据我们所知,仅报告了 7 例病例。我们下面的案例报告是第 8 个这样的病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病例 。

我们复习相关文献,结合累积的临床经验,为布鲁氏菌相关腹膜透析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

 

病例报告:

简要病史:女性 PD 患者,54 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 11 年,腹痛 1 天,伴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纳差、双侧膝关节疼痛、腹透液混浊和超滤减少就诊。经询问,症状出现前一天在餐馆吃牛肉,并在餐厅进了 1 次 PD 换液,且未做好通常的无菌操作。腹膜透析过程顺利,仅 2 年前有过一次唾液链球菌引起的腹膜炎。目前 PD 方案是 CAPD:1.5% 腹透液 2L*1 次/天+ 2.5% 腹透液 2L* 4 次/天。

 

体检及检验:T:36.2°C,血压 150/80 mmHg。脐部有压痛,双侧下肢轻度水肿。PD 导管出口部位正常。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计数 17.16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86.2%,血红蛋白 102 g/L,血小板计数 168 × 10 9 / L。生化:血清钾 2.97 mmol/L, 血肌酐 1056umol/L,其他电解质及肝功能正常。 腹透液混浊,白细胞计数 1950 /μL ,中性粒细胞比例 87%。腹透液革兰氏染色未显示任何微生物。

 

诊断及治疗:该患者被诊断为 PD 相关性腹膜炎并在门诊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头孢他啶每日 1 g,万古霉素:前 2 天每天 1 g,然后隔天 0.5 g,腹腔给药。 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的第 3、5、7 天,分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的第 3、5、7 天,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的第 3、5、7 天,别为 351、207 和 170/ul,细胞比例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改善的比预期要慢。在第 7 天,入院时留取的腹透液培养结果提示布鲁氏菌属。经传染病专家会诊后,我们调整治疗方案为:腹腔给药,阿米卡星 200 mg/d 和左氧氟沙星 200 mg/d,同时每天口服抗生素:强力霉素 100 mg 2/日,利福平 600 mg 1/日。未拔除 PD 导管,并且正常行腹透治疗。

 

病情进展:第 8 天,血常规:白细胞为 9.85×10 9 / L,中性粒细胞比例 70.1%,红细胞沉降率(ESR)为 97 mm/h; C-反应蛋白(CRP)28 mg/L,血钾 3.07 mmol/ L,和血清肌酐 860μ mol/ L。调整抗生素方案治疗后 6 天,腹透液 WBC 降低到 9 /μL,且超滤量明显恢复。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经腹腔给药治疗共 3 周,然后改为口服米诺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总疗程持续 18 周。

 

随访:在随访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反复临床评估并复查腹透液 WBC,营养参数,超滤量,血清钾,肝转氨酶等指标。每 6 周传染病专家随访评估 1 次。整个疗程治疗后,腹透液透明, WBC 是 4 / μL 。在随后的 10 个月内没有复发。

 

经验和建议:

1、布鲁氏菌腹膜炎可以在没有全身性布鲁氏菌病的情况下发生,本例患者血培养阴性,推测单纯的 PD 相关性腹膜炎是由于细菌通过 PD 导管直接进入而引起的。

2、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可能发生在无明显环境风险因素的患者身上,冷冻,烟熏,烘干和腌制不会杀死布鲁氏菌,除了彻底煮熟之外,常规的餐厅预防措施也不具有保护作用。

3、布鲁氏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常导致布鲁氏菌 PD 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被延迟,为加快诊断可对腹透液使用布鲁氏菌免疫捕获 - 凝集试验方法检测。

4、要早期联合抗感染治疗,需按照 ISPD 指南,及传染病或微生物专家意见决定治疗方案及疗程。

5、不需要对每个布鲁氏菌 PD 相关腹膜炎的病例行拔管处理,拔管仅用于有严重的局部临床表现,且使用最优的经腹腔给药联合长程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仍复发或无效的病例。

 

推荐理由:

布鲁氏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的腹膜炎因少见而未被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报告第 8 例患者,经正确诊断、及时修改治疗方案,腹腔及长时间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痊愈,仍维持腹膜透析,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文献出处:Qingyu Niu,Huiping Zhao.et,al.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推荐七:PDI 专刊-中国大数据:中国腹膜透析研究综述(上)

What PD Research In China Tell Us

 

引言:「腹膜透析(PD)」这个医学术语,于 1960 年首次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最早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在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儿童或成人中使用 PD 的报道。 部分患者病情恢复,但大多数在治疗数天后死亡,当时使用的透析液是装于玻璃瓶中的自制的葡萄糖溶液。然而,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即商用腹透液进入中国市场后,有关腹膜透析的研究才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研究多发表于国内的杂志上,包括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在这些少数几个领域的腹透研究让尤其是在大型的大学附属 PD 中心的人员,获取了有价值的第一手经验。

 

中国腹膜透析研究的发展:

1、国际的:中国的腹膜透析治疗在 2005 年后发展得更快,因为积累的治疗经验越来越多,以及医保范围的扩大(这点至关重要)。此外,中国肾脏病学会在腹透使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研究者分享了更多关于 PD 的临床经验(图 1a)。

图 1a-来自中国的 PD 研究相关文献不断增加,数据来源于 Pubmed(排除来自香港的中文期刊和论文)

 

2、国内的:当中国的成熟 PD 中心在 2000 年后取得了优秀的成果时,大量刚起步且规模较小的中心开始使用 PD,并在本地期刊上分享他们的单中心经验。(图 1b)。

图 1b-国内杂志上发表的的 PD 研究相关文献不断增加,数据来源于 CNKI

 

3、中国 PD 研究的领域:①临床经验:常见的 PD 并发症,如感染,包括腹膜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以及与生活质量和营养不良有关的问题,都列在首位,表明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与 2006 年至 2010 年相比,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本地 PD 发表的文章数量显著增加(图 2); 

图 2 - 2006-2010 和 2011-2015 中国期刊 PD 研究的主题,通过 CNKI 搜索的数据。 

 

②腹透护理:透析患者管理方面,PD 护士已经在论文中分享了她们的临床经验,这些论文由她们自己或通常与 PD 医生一起撰写,占所有论文的 20%;③教育和管理:除了以上主题,如治疗 PD 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方面,往往侧重于患者教育和 PD 中心管理;④基础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研究人员报道了大量重要的基础实验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腹膜功能,从转化生长因子(TGF)/ Smad 蛋白信号通路,NF-κB, 和 Rho 激酶,到最近报道的血清反应因子(SRF),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等。几种治疗方法,包括 SRF 抑制剂,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 激动剂,苏拉明,重组人内皮抑素和 Smad 7 基因转移,靶向治疗腹膜纤维化和其他腹膜变化,均由中国研究人员提出并实验。

 

中国腹膜透析研究快速发展的潜在原因:

中国政府的引导:为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政府集中精力为 ESRD 等慢性病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对医保范围的逐步扩大。为了减少患者到大城市医院就诊的需要,政府鼓励当地医院学习新技术并提供治疗。因此,许多新的 PD 中心开始学习和实践 PD,并在中国期刊中发表了大量 PD 相关论文。

 

良好的系统管理方式或平台:随着 PD 实践增加,使得 ESRD 等慢性病的管理概念初步建立并逐渐发展,在过去的 10 到 15 年间被肾脏病学界所接受,为建立家庭治疗患者的后续随访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实施了一个更加透明的符合国际公认规则的临床研究流程,例如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并将研究方案提交给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这些措施反过来增加了患者加入研究项目的意愿,从而有助于旨在改善临床结果的研究。并使得可以在 PD 中心记录和存储大量患者的数据,以便用于以后的研究。

 

专业的研究培训:在论文发表方面,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归功于年轻 PD 专家海外培训计划,这为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能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科学期刊上,如<<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一些年轻的肾脏病学家在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医院接受过良好的培训,当他们回来时,通常具有从中心报告数据的能力和动力。此外,自 2010 年起,关键 PD 指南已被翻译成中文,方便临床推广。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及在一些关键领域需要高水平证据来解决的临床问题,从而刺激了这些领域的研究。

 

研究基金的资助:与资源有限的早期阶段相比,2011 年至 2015 年间,相当多的研究(7%)由国家或省级政府和研究所(包括大学或人才计划)的研究基金资助。显然,从国际视角来看,特别是对研究投入的增加和对研究人员的海外培训为中国 PD 研究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此外,行业研究基金推荐的研究领域,如持续质量改进(CQI),残余肾功能的保护(RRF),和对新 PD 中心的培训模式,这为年轻医生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并从专注于 PD 研究的项目中获益。此外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起草和提交申请的程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推荐理由:

腹膜透析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国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有了空前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腹膜透析研究的大量增加,本综述分析了促进中国腹膜透析研究发展的因素,中国腹透研究为临床实践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文献出处:Yao Q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推荐八:中国腹膜透析研究综述(下)

What PD Research In China Tell Us

 

中国腹膜透析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举例):

1、20 世纪 90 年代,加拿大 - 美国腹膜透析研究组(CANUSA)发表了大型队列研究,当时推荐使用 Kt / V >2.0 作为透析充分的依据。来自上海交大仁济的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中国不同尿素清除率的患者存活率发现在中国患者中,Kt / V >1.7 可能是更合理的目标。可能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较低的 Kt / V 目标随后被许多 PD 中心采用,并被全国慢性腹透共识采纳。同年,此项研究作为支持 Kt / V>1.7 的参考文献之一,被 2006 年 ISPD 充分性指南所推荐。

患者在 PD 治疗的早期阶段,开始时使用每天 3 次换液,而不是每天 4 次的标准模式是否可以接受?虽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但中国的许多患者在具有一定水平的残余肾功能时均使用 3 次/天的方式开始透析。直到最近,仁济医院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了使用 3 次/d 及 4/d 交换的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和患者存活率情况。该研究表明,如果密切监测,开始透析时每天 3 次交换似乎是一种安全的方案(详见 PDI 专刊第 3 期)

 

2、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医院进行第一轮培训后,很少监督患者家庭腹透的换液过程,在患者开始 PD 治疗后 6 个月内评估临床特征和换液过程。发现不戴面罩和帽子以及患有贫血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为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指南提供了患者教育重要性的证据,此研究结果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和患者教育计划。

 

3、近年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告了一系列关于腹膜炎的研究。在一项关于 90 例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研究中,当患者在入院时患有更严重的基础合并症或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时,治疗失败的风险显著增加。抗生素疗程延长 2 至 3 周或更长时间可降低腹膜炎复发的风险。毫无疑问,该研究的结果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并且被最近的 ISPD 指南引用。该团队在预防腹膜炎如调整随访频率,探讨第一次腹膜炎发作的危险因素(如低蛋白血症)等方面发表了多篇文章。

 

中国腹膜透析研究发展的障碍或困难:

首先,尽管 PD 正在成为中国肾脏病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但中国研究人员的能力,特别是在提出假设、设计和编写研究方案、分析数据以及撰写能力方面,仍然具有巨大的差距和提升的空间(大约 80% 的本地论文发表在非核心医学期刊上)。为了设计更明确和有意义的临床研究,需要开设培训课程,特别是基础统计学,或者有统计学家参与的讨论。企业与专业杂志、临床专家合作对中青年医生的科研培训(DSTAR)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STAR 的模式及小规模共享和讨论研究相关的问题,例如研究设计,样本量计算等,已被年轻研究人员广泛接受,到目前为止,已有 500 多名医生从 DSTAR 或类似的培训课程中受益。

 

其次,大多数中国研究都是单中心研究,这可能会影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凭借开放的思想,共享资源和协作精神,应考虑并实施更多的多中心研究。这些研究将积累数据并提供有力证据支持针对中国患者的本地指南。此外,这种包括大量病例的多中心合作研究可能反过来扩大中国研究结果对全球临床实践的影响。

 

最后,虽然现有数据显示中国 PD 患者的临床结果总体上相当或优于西方 PD 患者,但缺乏提供全国 PD 质量的国家数据。随着中国国家肾脏数据系统(http://www.cnrds.net/)的建立,该系统于 8 年前开始收集全国的透析数据,将提供更加可靠和完整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将数据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时,应该注意到中国 PD 治疗的临床结果是使用基础产品(常规的基于葡萄糖的透析液和手工换液 PD,而不是 APD)。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引入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的技术时,应该会有更好的临床结果。

 

研究发展的方向及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一些正在中国进行的研究很快就能完成并回答当前仍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与血液透析(HD)相比,PD 的生活质量的大型 RCT 研究(ChinaQ)。历史上基于 RCT 设计的、HD 和 PD 之间的结果比较全部失败,此项入组人数达 900 人的研究发布尤为受人关注。此外,因为 PD 或 HD 治疗的患者生存率相似,因而关注生活质量而非患者生存可能更有意义。此外,在中国还有其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也值得关注,例如一个专注于 PD 注册系统(PERSIST,NCT02989298)和一个探索基于远程医疗管理平台的队列研究(PDTAP,即将注册)。这两项国家级前瞻性队列研究将根据 PD 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探讨临床特征与多种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

如果我们能克服上述提到的障碍,未来我们可能回答诸如以下的重要问题:1)护士/患者比例是否重要?  2)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PD 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  3)PD 更适合亚洲人/中国人吗?  4)远程监测技术是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于 PD 人口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并且 PD 领域的研究人员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中国的 PD 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注定会成为 PD 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和 PD 治疗领域的领导者。

 

推荐理由:

腹膜透析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国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有了空前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腹膜透析研究的大量增加,本综述分析了促进中国腹膜透析研究发展的因素,中国腹透研究为临床实践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文献出处:Yao Q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8 Oct 12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