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2019年11月第二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年11月第二期 目的: 探讨和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15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96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48 例) 和对照组 (48 例), 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营养支持第 7 天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营养支持过程中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 15.88,P<0.01), 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第 30 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19年11月第一期 橄榄油脂肪乳用于手术及重症成人患者肠外营养的 Meta 分析

2019年11月第一期 目的: 评价橄榄油脂肪乳用于手术及重症成人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 筛选橄榄油脂肪乳用于手术及重症成人患者的 RCT 文献。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16 篇 RCT 文献, 共 1317 例术后及重症患者。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或豆油基脂肪乳, 橄榄油脂肪乳能够提高机体术后及重症状态下白蛋白及血浆总蛋白的含量, 降低机体 TNF-α及 IL-6 的生成, 降低患者感染率, 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两者对 CRP 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或豆油基脂肪乳, 橄榄油脂肪乳能够改善手术及重症成人患者营养状态, 降低感染风险,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促进患者恢复。结论: 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或豆油基脂肪乳, 橄榄油脂肪乳能够改善手术及重症成人患者营养状态, 降低感染风险,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促进患者恢复。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长期住院危重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特征

Metabolic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g-Sta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群体,  已经存在了至少 20 年了,  这个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在医院住院的时间也在增加,  从几天上升到几个月。ICU 治疗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一周就可以被称为长期住院。  这些长期住院的 ICU 患者躲过了最初的疾病打击存活了下来,  就成为了慢性重症患者(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 具有住院时间长,  病情严重,  高死亡率,  资源消耗量大的特点。  机械通气,  脓毒血症, Glasgow 评分<15, 热卡摄入不足, BMI 较高已经被确认为该病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近来,  一项 185 个慢性重症患者的研究显示,  入院前的营养状况(以营养风险筛选表 NRS-2002 评估)是临床结局的而一个良好预测因素, NRS-2002 ≥ 5 可能是预测死亡的切点。  在 2013 年,  同一研究组也观察到,  营养不良(定义为供应量少于 60% 的需求量)和器官衰竭(以 SOFA 评分定义)是死亡的风险因素。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 Nutrition-August-2019

推荐一:常规肠外营养期间小体重早产儿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与静脉脂质滴定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intravenous lipid titration during routine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small preterm infants

 

 

接受肠外营养的婴儿常会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相比之下,  由于早产儿肌肉和脂肪量更少,  早产儿发生此类并发症的风险更大。当前的 ESPGHAN 指南推荐,  进行肠外营养的婴儿应监测血浆甘油三酯不超过 265 mg/dL (该阈值在过去更低, 150, 200, 250 mg/dL). 指南建议的高甘油三酯管理包括进行滴定,或者暂停静脉脂肪乳输注,直到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恢复正常。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常规肠外营养期间小体重早产儿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与静脉脂质滴定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intravenous lipid titration during routine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small preterm infants

 

接受肠外营养的婴儿常会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相比之下,  由于早产儿肌肉和脂肪量更少,  早产儿发生此类并发症的风险更大。当前的 ESPGHAN 指南推荐,  进行肠外营养的婴儿应监测血浆甘油三酯不超过 265 mg/dL (该阈值在过去更低, 150, 200, 250 mg/dL). 指南建议的高甘油三酯管理包括进行滴定,或者暂停静脉脂肪乳输注,直到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恢复正常。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供足够的氨基酸和非蛋白质能量,  因为营养不足与生长不足和神经发育不良有关。迄今为止,  疾病的产生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代谢并发症的产生是由于疾病或者只是简单的反映了对营养物质的代谢不耐受仍存在争议。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19年9月第二期混合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2019年9月第二期 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是营养支持治疗的常用方式。PN 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但是 PN 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破坏、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移位。EN 患者提供一定的热量和底物,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但在实施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胃残余量增多、腹胀、腹泻、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现象。EN 联合使用 PN,再过渡至全肠内营养,可以达到机体目标需要量,有利于人体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维护器官功能。  从本次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 PN 组相比较,MN 组能提高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水平。在胃肠道功能方面,与 PN 组相比较,MN 组能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与 PN 组相比较,MN 组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作者认为,与 PN 相比,MN 能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 Meta 分析属于观察性研究,在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偏倚。受纳入文献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 RCT 进行验证。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19年9月第一期 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中血糖波动与肠内肠外营养的相关性

2019年9月第一期  血糖异常, 也就是血糖波动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  血糖波动也因此成为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然而,  目前关于从营养摄入中获得的外来血糖和血糖波动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尚不够明确。  本研究通过临床数据库中前瞻性收集 18 个月的一个澳大利亚 ICU 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患者机械通气>24 h, 完全依赖人工营养支持。共有 759 个患者数据可用。 血糖波动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 (odds ratio 1.02; 95% CI: 1.00e1.04, p¼ 0.03)。 与血糖波动有关的因素包括 APACHE III 评分 (0.09, 0.06-0.11, p < 0.001), 男性 (-1.67, -2.97 to -0.38), p = 0.01) , 每日的胰岛素平均用量 (0.08, 0.06-0.09, p < 0.001)。 营养因素对血糖波动无关。 

进一步探索性分析发现,  对于 ICU 停留时需要胰岛素的患者, 胰岛素剂量的增加与碳水化合物的增加有关。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提供量(克)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有关 (IRR, 95% CI: 1.009, 1.008-1.009, p < 0.001), 也与 ICU 住院时间的加长有关 (IRR, 95% CI:1.007, 1.006-1.008, p < 0.001).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在危重的外科手术患者中使用肠外营养的证据是什么: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充分梳理了当前在危重外科手术患者中使用肠外营养的证据, 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极低体重儿标准营养方案导致肠外营养使用减少和并发症下降, 生长更佳,坏死性肠炎发生率更低

本研究显示不进行胃残留监测的标准营养方案改善了极低体重儿的喂养耐受,  减少了肠外营养的使用,还减少了并发症。这为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应用补充性肠外营养改善了危重患者的免疫状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没有变化:SPN-2 随机化的跟踪研究

本研究诠释了优化能量供应所带来的感染减少效应的内在机制,尽管本研究没有解决关于能量和蛋白质需求的争议问题,  但是本研究显示,从入院第 4 天起的能量供应干预措施是安全的,  是可能获益的。

发表观点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