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Feb-2014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是来自国内的DOPPS研究,讨论了行“2次/周”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征;第二篇介绍了加拿大学者的研究,对比不同的腹膜透析开始时机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第三篇分享了来自英国的经验,提示更加严格的水盐控制能给腹膜透析患者带来的额外获益;第四篇是加拿大的经验总结,证实HD起始的PD治疗会影响到PD的技术生存率。

推荐一:2次/周的血液透析频率是否能够达到充分透析?
Two-times weekly hemodialysis inChina

背景和目的:

肾脏替代治疗在中国发展迅速,2次/周的血液透析较为普遍,但国内有关这种透析频率的相关数据还非常有限;
使用中国DOPPS研究中的横断面数据,描述接受2次/周HD患者的人口学、社会和临床特征,并与其它国家DOPPS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

研究方法:

大规模、多中心的横截面研究;
中国DOPPS研究方案于2011年开始实施,共有来自北京、广州和上海45家血透中心的1,379例患者参与此研究;中国的数据与核心DOPPS国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西班牙、瑞典、英国和美国)2009-2011年间共11, 054例患者数据进行比较;
将患者分成3次/周和2次/周组,使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来描述透析频率与患者特征、治疗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结果:

DOPPS研究中,中国的HD人群比其它国家更年轻、女性患者比例更高、ESRD原发病中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更低;
2次/周的透析频率在中国患者中占26%,而这个数据在其它国家仅为0-4%。中国患者标准化Kt/V更低(2.01),而其它国家在2.12-2.27之间。中国HD患者标准化Kt/V<2.0者达43%,DOPPS的其它国家为14-25%;
与3次/周透析组(982例)相比,2次/周组(304例)的患者中女性更多、透析时间更短(23%的患者透析时间<1年)、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并且较少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2次/周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更长、标准化Kt/V值更低。但与3次/周透析组相比,生活质量评分相似。

结论:

国内目前2次/周的透析频率仍较为普遍,尤其在HD刚开始、合并症较少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中更为常见。2次/周和3次/周的HD患者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并无差异。

推荐理由:

数据来源于北、上、广,反映了中国主要城市血透情况和患者特征,为发展中国家患者使用低频率透析提供参考。

 

推荐二:腹膜透析的开始时机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呢?
Timing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nitiation and Mortality: Analysis ofthe Canadian Organ Replacement Registry

背景和目的:

已有一些观察性研究揭示出了HD患者较早开始透析与患者死亡率增高相关。PD患者中此类研究较少。尽管随机对照设计的IDEAL研究显示透析时机与临床预后不相关,然而此研究透析早或者晚的两组之间实际残肾功能差异较小,使研究结果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本研究分析了近年来PD起始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尝试寻找影响透析开始时机的流行病学因素,并且评估透析开始治疗的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选取2001-2009年间加拿大器官移植登记系统中的8,047例记录透析开始时首次肌酐数据的腹透新患者。利用开始透析治疗前最后一次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早透析组(eGFR >10.5ml/min/1.73m2)、中透析组(eGFR:7.5-10.5ml/min/1.73m2)和晚透析组(eGFR <7.5ml/min/1.73m2);
采用比例分段指数的生存模型比较三组的早期和总体死亡率,观察终点为患者的死亡时间。

结果:

从2001至2009年间,早透析治疗的比例从29%增加到44%;
与晚透析组相比,早(校正HR,1.08)或中(校正HR,0.96)组的总体死亡率并不高;
但是按照年度来分析,相对于晚透析组,早透析组患者在PD开始后的第一年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校正HR,1.38),但1年后这种差异消失。

结论:

患者开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的GFR值越来越高。这和很多观察性研究评估血液透析的情况正相反,较早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死亡率并没有增加。

推荐理由:

本文是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评估PD开始时机和死亡率相关性的研究。不同于IDEAL的随机对照设计,此文仅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尽管如此,由于其覆盖了研究期间有记录的所有腹透新病人,使本文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说服力更强。
 

推荐三:腹膜透析患者是否需要更为严格的水盐限制呢?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gnitive behaviouralgroup approach to improve patient adherence to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restrictions: a pilot study

背景和目的:

腹膜透析(PD)要求患者主动限制液体摄入,但是PD患者对于水分控制的依从性较差,对此也没有特殊的干预方式被进行研究;
本研究试图了解已经在HD患者中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是否能够提高PD患者对水分控制的依从性(液体摄入项目,LIP)。

方法:

15例水分控制差的PD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IG)或推迟干预组(CG)。研究共进行21周,有5个数据收集点:T1(基线)、T2(IG组干预后/CG组标准治疗后)以及T3(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后)、T4(IG组标准治疗后/CG组干预后)、T5(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后)三个随访点。研究包括一个RCT阶段(T1–T3)和一个纵向分析阶段(IG组T1、T2、T3;CG组T3、T4、T5);
干预的内容包括教育干预、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下表)。目的是协助患者进行液体的自我管理。
 
结果:

RCT阶段和纵向分析阶段在体重减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RCT分析阶段,在干预后分析的观察点,IG组和CG组之间的收缩压出现了显著的差异(P=0.011),但与研究假设相悖,LIP在降低IG组的血压方面似乎无效。
纵向分析阶段,在第6周的随访中观察到了水肿减轻方面的显著差异(P = 0.031)。干预后,IG组在心理幸福感、生活质量和健康获益方面观察到了积极和明显的变化。

结论:

研究揭示了LIP(液体摄入项目)对促进患者心理幸福感、生活质量和健康获益方面起着积极的、显著的作用。但作为液体摄入的粗略衡量指标,体重则无显著的改变。但在给予以CBT为基础的干预后,观察到了水肿的显著减轻。

荐理由:

如何进行良好的容量控制对于PD患者而言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本文提供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供临床借鉴。

 

推荐四:HD起始的PD治疗是否会影响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
The impact of transfer from hemodialysi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technique survival

背景和目的:

有相当比例的ESRD患者都是以血液透析(HD)作为起始透析方式,然后逐渐过渡到腹膜透析(PD) (“PD-switch”);
通过与PD起始透析治疗的患者(“PD-first”)相比,了解“PD-switch”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技术失败风险(TF)和死亡率。

方法:

使用加拿大器官移植登记系统的数据,比较了“PD-first”与“PD-switch”患者在透析第一年的PD技术失败风险;
根据“PD-switch”患者接受HD过渡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0-90天;91 -180天;
181 -365天,每组分别与“PD-first”患者比较PD技术失败和死亡的风险。
技术失败的定义为患者转至血透超过90天。如果患者在转至血透90天内发生死亡或者移植将作删失处理。

结果:

2001-2010年,共有9,404例患者选择PD作为起始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其中3,757例患者HD起始后过渡到PD治疗;
多变量分析经校正后,相对于“PD-first”患者,“PD-switch”患者的PD技术失败风险较高(校正风险比AHR 1.37),尤其是在从HD过渡到PD后的第一年技术失败风险更高(AHR 1.51);
接受HD治疗的时间长短与随后发生PD技术失败的风险之间无联系;
“PD-switch”亚组分析中,各组的死亡率均高于“PD-first”患者。

结论:

相对于选择PD作为起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那些选择HD作为起始替代治疗后再过渡至PD治疗者,有着更高的PD技术失败风险和死亡风险,而且在过渡到PD后的第一年内这些风险是最高的。

推荐理由:

我国“次优透析起始”的ESRD患者为数不少。因此,加强患者透前教育,初始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方式对改善ESRD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以上四篇文献出处:

[1]Bieber,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8, 2013.
[2]Jain, et al. Am J Kidney Dis.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2, 2013.
[3]Hare,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 2013.
[4]Nessim, et al. Perit Dial Int.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2013.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