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Dec-2013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为荟萃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腹透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存活情况;第二篇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抗菌蜂蜜在预防PD相关感染中的作用;第三篇是美国的单中心经验,指出种族及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到PD患者的技术生存率;第四篇来自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探讨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推荐一:技术成功率是否与腹透管种类相关?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type on complication rate and catheter survival

背景和目的:
PD导管的不同设计(如腹内段的形状、克夫数量、皮下部分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导管功能; 探讨哪种类型的导管在临床应用中最具有优势。

方法:
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方法学与Cochrane干预系统评价手册保持一致,并基于PRISMA声明撰写; 数据库:MEDLINE(美国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EMBASE(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2,第10期)。

结果:
初选出682篇文章,其中符合筛选条件的RCT研究共13篇; 观察事件:导管存活率、引流障碍、导管移位、渗漏、出口处感染、腹膜炎和拔管; 比较普通直管和鹅颈管,单克夫和双克夫导管后,各方面均未发现差异。在比较尾部设计为直管和卷曲管时,发现直管的导管生存率显著增高(风险比HR 2.05,p=0.02)。通过外科手术法植入的普通直管,2年的导管存活率较高。

结论:
腹腔内段为直管的PD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

本文启示:
如何选择PD导管经常会使临床医生感到困惑。本文在导管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实际工作中应认识到专业的手术团队及其植管经验也影响导管生存率。

推荐二:抗菌蜂蜜是否可用来预防PD相关感染?
Antibacterial hone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HONEYPOT): a randomized trial

背景和目的:
目前缺乏预防PD相关感染的最佳策略。抗菌蜂蜜作为一种新颖、廉价、局部使用且不会诱导微生物耐药性的预防药物,似乎很有应用前景; 评估抗菌蜂蜜是否能推迟首次发生PD相关感染的时间。

研究方法: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6家中心进行的开放性、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采用自适应分配法按照1:1比例,将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出口处使用抗菌蜂蜜+标准出口处护理(试验组)和鼻腔内预防性应用莫匹罗星(只限于鼻腔内 带金葡菌者)+标准出口处护理(对照组); 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发生PD相关感染(出口处感染、隧道炎或腹膜炎)的时间。

结果:
371位受试者中,186例被分配到试验组,185例被分配到对照组; 中位数无感染生存时间在试验组(16.0月)和对照组(17.7月,未校正危险比为1.12, p=0.47)无显著差异。在亚组分析中,试验组中合并糖尿病者的主要终点事件(HR 1.85, p=0.03)和腹膜炎风险(HR 2.25)明显增加;
试验组退出研究的比例[54例(29%)]高于对照组[17例(9%)]; 试验组和对照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98 vs. 327 ;p=0.1)和死亡人数(14 vs. 18 ;p = 0.9)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中11名(6%)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并因此而退出研究。

结论: 抗菌蜂蜜目前还不能被推荐常规用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预防性治疗。
 

推荐三: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到PD的技术生存率?
Predictors of peritonitis, hospital days, and technique survival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in a managed care setting

背景和目的:很多临床医生认为PD应该提供给年轻、健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病人; 探讨在既定管理模式下PD患者的预后,并识别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方法:收集了美国南加州大型综合健康维护组织 (KPSC)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开始行PD治疗的所有成人患者的资料; 纳入研究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PD类型、原发病、透析年数、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使用Poisson模型来分析发生腹膜炎的相对危险度和每病人年住院天数,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来比较不同社会阶层患者的技术生存率。

结果:在符合入选标准的1,378例患者中,仅有女性[RR: 0.85; p = 0.02]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 (RR: 0.77; p = 0.04)与较低的腹膜炎发生相关; 透析年数越长 (RR: 1.11; p = 0.002)、CCI 得分越高(RR: 1.06; p = 0.002)、非亚裔或非太平洋岛民(RR: 0.55; p=0.001)和糖尿病患者与在每病人年中额外增加的1天住院时间相关; 至少罹患过1次腹膜炎的患者,2年的技术生存率为61%,未患过腹膜炎者为72%(p=0.0001)。其它与技术生存率相关的变量还包括:基线的患者年龄、ESRD原发病和PD的治疗模式。

结论:经济收入并不能预测技术生存率或住院天数;与白人相比,亚洲人或太平洋岛民的住院天数更短; 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是仅有的两个与较低的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的预测因素。

以上三篇文献出处:
[1] Hagen, et al. Kidney Int.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 2013.
[2] Johnson, et al.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0, 2013.
[3] Kumar, et al. Perit Dial Int.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 2013.

推荐四:国内学者前沿研究(中山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科)
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有关吗?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背景和目的:
已有研究显示,H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似乎与死亡率存在一定关系,但缺乏PD患者数据; 探讨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队列研究; 数据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985例病例,中位数随访时间为25.3个月; 根据基线时性别特异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评估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用于校正的因素包括:年龄、躯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评分、残余肾功能、总的Kt/V以及别嘌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3±15.4岁,其中2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7.0±1.3(范围3.8-19.8)mg/dL。随访期间,144例患者死亡,其中64例死因为心血管事件; 在多变量模型中,按性别特异性尿酸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与尿酸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风险 (HR=1.93, p =0.00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增加(HR=3.31, p= 0.001)。 校正后的Cox回归模型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高1mg/dL,男性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比率(HRs)分别为1.33 (p<0.001)和1.44 (p=0.001);而在女性患者中,无此特征。

结论:
在男性PD患者中,血尿酸升高是预测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局限性:
仅在基线时单次测量尿酸,未能持续监测;死亡原因确定主要依靠患者的死亡证明书及相关医生的判断。

以上文献出处:
Xia X, et al. Am J Kidney Dis.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8, 2013.

特别推荐:
Asia-Pacific Chapter Newsletter--Fall 2013专刊新品呈现,点此查阅全文>>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