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作者:付纲,北京海淀医院
病史概述: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双下肢水肿2年,右上肢动静脉内瘘闭塞3月”收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给予利尿剂对症治疗可好转。1年余前发现血肌酐升高,开始慢肾衰一体化治疗,患者血肌酐逐渐升高。3月余前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内瘘震颤差,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未成功。现为解决长期用肾脏替代通路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均控制不佳。1年余前曾患脑梗塞,遗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入院后评价患者双上肢血管条件不适宜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并且患者现仍有尿1500ml/日,故建议患者行腹膜透析。经过充分的沟通及讲解,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行腹膜透析,故于入院第二日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左侧正中旁线切口,tenchoff双cuff直管)。术后第二日开始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每日交换三次,每次G1.5%1000ml,夜间干腹。初始超滤-1000ml至600ml,超滤不稳定。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糖尿病患者适合腹膜透析吗?会造成血糖波动,营养状况下降吗?持续超滤较少如何处理?
处理经过:
1、患者虽然负超滤明显,但尿量较多,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明显,故对患者进行水盐控制方面的宣教,时刻检查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在并未增加腹透液的糖浓度的情况下患者体重逐渐下降,由入院时的85kg将至出院时(住院17天)的76kg。出院后由于残肾功能的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减少,随超滤变化调整腹透液糖浓度。
2、患者腹透置管术后,腹胀明显,大便秘结,追问病史患者既往即存在便秘情况,初步考虑同患者长期糖尿病造成的肠道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并且手术创伤加重了腹胀便秘的发生,导致引流障碍,故我们给予患者药物通便,鼓励患者多食高纤维食物,尽量增加活动量,按摩腹部,促进排便排气。
3、开始行腹膜透析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皮下胰岛素用量,监测患者每日的5段血糖,血糖一直稳定。
4、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及腹透液中均会有大量蛋白丢失,血白蛋白指标不易达标,故对于营养的宣教亦十分必要,另外患者一直口服酮酸制剂,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近期白蛋白维持较稳定。
最后结果:
患者现已经行腹膜透析近2年,现透析方案为葡萄糖浓度2.5%2000ml*3,葡萄糖浓度1.5%2000ml*2存腹,间断放空(超滤较少时夜间干腹) ,一直未出现各种感染等情况,血压、血色素稳定,营养状况尚良好,体重稳定于72kg左右。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各种血管的损伤,造成动脉硬化,静脉纤细,难于建立动静脉内瘘,故行腹膜透析避免了反复住院建立内瘘的麻烦。
由于腹透液为含糖液体,长期留腹过程中,会有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身体。有报道显示留腹4-6小时,腹透液中50%-80%的葡萄糖将被吸收。故通常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来抵消葡萄糖的额外吸收。经监测血糖,发现该患者在行腹膜透析后,血糖较前轻度升高,增加少量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后,血糖控制较好。经多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证明患者血糖控制一直较稳定。
该患者虽然从尿中及腹透液中丢失蛋白较多,但经过饮食指导加酮酸,白蛋白稳定于36 g/l。
该患者腹膜虽然为高平均转运,但是超滤一直不佳,但患者体重一直无明显改变,并且临床上未发现显性水肿。初始进入透析时,残肾功能较好,尿量较多,故为给予过多医疗方面的干预,仅是以水盐控制方面的宣教为主,后随着残肾功能及尿量的下降,再行调整腹透液浓度维持体内水平衡。由于刚进入透析时我中心对患者进行水盐控制宣教较好,故患者养成了良好的控水控盐习惯,即便是尿量减少、腹透超滤量不佳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体内水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