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腹透出口处护理虽然老生常谈,但预防出口处感染仍是难题,如何有效管理呢?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exit-site infection in incident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背景和目的:

出口处感染(ESI)是腹膜透析 (PD)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 PD 相关性腹膜炎和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 年之前报道 ESI 发生率为 0.05-1.2 次/患者年,2000 年之后报道的降低为 0.06-0.42 次/患者年。虽然 ISPD 指南中强调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但是如何有效预防 ESI 仍然是一个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 PD 患者中 ESI 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而寻找到预防 ESI 发生的有效方法。

 

方法:

纳入了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 2009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间,年龄>18 岁进行 PD 导管置入后发生 ESI 的患者,并随访 1 年。排除了 3 月内退出、转入其他 PD 中心的患者。收集了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以及对于出口处护理的方法。

患者在 5-7 天的围手术期,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出口处护理的完整步骤:(1) 用聚维酮碘清洗出口;(2) 用生理盐水清洗出口处聚维酮碘;(3) 用棉签擦干出口处;(4) 用胶带固定导管;(5) 无菌纱布或敷料薄膜覆盖出口处。建议在高温季节每日一次出口处护理,其他季节每周三次。在以下情况下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硫酸庆大霉素溶液:发生感染,出现红斑或小肉芽肿,或因导管牵拉出口处损伤。不推荐常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者硫酸庆大霉素液体。

主要的研究结果是 ESI 的发生。根据 ISPD 指南,有或无导管-表皮交界处皮肤的红斑,出现脓性分泌物,将被诊断为 ESI。

每次随诊,资深 PD 护士会为患者进行出口处评估并进行再培训。出口处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出口处外观;(2) 出口处护理全过程;(3) 导管固定状态;(4) 有无导管牵拉史;(5) 护理频率。

良好的导管固定的定义:隧道外导管固定良好,出口处没有导管牵拉张力;导管牵拉史的定义:患者在一个月内,曾经有过导管牵拉并感到疼痛,无论出口处是否有出血情况。

人口统计数据和临床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 Cox 回归分析,p < 0.05 被认为显著的差异。

 

结果:

共招募了 1133 例 PD 患者 (60.6% 为男性);平均年龄 47.0+ 15.1 岁,其中 245 例 (21.6%) 患有糖尿病,中位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131 名患者发生了 139 次 ESI,统计发生率为 92.8 病人月 (0.13 次/患者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约 33.8%,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分别占 23.0%、15.8%、1.4%、1.4% 及 2.9%。15.1% 未见细菌生长。

ESI 和非 ESI 组没有人口统计学和实验室数据的差异 (年龄、性别、原发性肾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 c 反应蛋白)。并且在护理频率和使用莫匹罗星也无差异。

欠佳的出口处护理能力,导管固定不良,导管牵拉史,出口处位于皮带位置和 PD 保护袋带来的机械性牵拉,显著增加了 ESI 发生的风险。

 

结论:

ESI 的患病率为 0.13 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不良、导管固定不佳、导管牵拉史、腰带或 PD 保护袋对出口处的物理牵拉力,为 ESI 的危险因素。CNS 是主要病原体。这些发现可能对 PD 患者预防 ESI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教育 PD 患者提高出口处护理能力,良好的固定导管,避免出口处物理牵拉力可以减少 ESI 事件。

 

推荐理由:尽管 ISPD 指南中强调了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有效预防出口处感染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国专家研究发现,良好的患者教育,多方面提升患者对出口处的护理能力,或许可以有效减少出口处感染事件。

 

【文献出处:Lin J,et al,Perit Dial Int. 2020 Mar;40(2):164-170. doi: 10.1177

发表观点

Plain text

  • 不允许HTML标记。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
文件必须小于 101 MB
允许的文件类型:png gif jpg jpeg

垂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