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016 年 12 月 28 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一周年总结会在苏州金鸡湖畔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周京敏教授以《心力衰竭进展》为题,从「药物」「非药物」和「指南」三方面对心衰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回顾。
多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率管理一直是临床热点问题。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一个危险指标,长期心率增快,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但由于一直缺乏确切证据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 的证据,证实降低心率本身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全因死亡率和/或心血管死亡率),因此在各国心血管疾病指南中尚未明确提出有关心率管理的建议。
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激活,特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引起心率增快,以往认为,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后果,是反映交感神经兴奋程度的标志 (marker)。目前有证据表明心衰患者心率增快还有不利的一面,可直接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 (冠脉舒张期供血减少)、心室颤动阈值降低 (更易发生心室颤动) 等会导致心衰的进展,是心衰进展的制造者 (maker)。心率管理也因此成为了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2018年12月8日11点40分,加入「心动三人行」,深入学习新版心衰指南更新要点,体会一场观点激烈碰撞的学术盛宴。
本期「心动三人行」以 “生物标志物与心力衰竭管理” 为主题,特邀三位著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深入探讨生物标志物在心衰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分享国内外心衰指南中生物标志物在心衰诊断、排除、预后管理中最新进展。
2018年11月17日11点,加入「心动三人行」10分,体验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2018年9月16日8点,加入「心动三人行」,体验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本期「心动三人行」以 “生物标志物与心力衰竭管理” 为主题,特邀杨杰孚、周京敏、李新立三位著名专家深入探讨生物标志物在心衰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分享国内外心衰指南中生物标志物在心衰诊断、排除、预后管理中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