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建议:2010年更新》专家解读第二期

在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中,出口处感染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防治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在这版腹膜炎的指南中,将出口处感染作为一个单独章节提出,专门阐述出口处感染的诊治。

1、出口处评估是随访评估的必须内容么?

在腹透患者的门诊随访中,出口情况是腹透护士必须评估的内容。及时发现出口处是否存在感染或可疑感染,并进行及时处理,有助于减少严重出口处/隧道感染的发生,避免最终拔除腹透管,导致腹透技术失败。

2. 如何诊断出口处感染?

出口处存在脓性分泌物,表明存在感染。而单有红斑不一定存在感染。由于现在尚无关于出口评分的统一标准,北大人民医院腹透中心现在应用2005年ISPD指南中推荐的Schaefer出口处评分系统 (JASN1999;10(1): 136-145),建议可以参考(见下表)。出口处评分≥4分认为有感染。小于4分代表可能感染或未感染。若单有脓性分泌物,就足以诊断感染。

3、出口处感染治疗的要点有哪些?

一旦发生感染可即刻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也可以等待出口处培养的结果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除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推荐口服抗生素。如果经验治疗,应该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病人有出口绿脓杆菌感染的病史,经验治疗应该选用覆盖绿脓杆菌的抗生素,同时由于此类感染难于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并延长治疗时间(如3周)。如果无脓性分泌物、触痛或者水肿,加强局部护理或者使用局部抗生素即可。

抗生素治疗必须持续到出口表现完全正常(至少需要两周)。

4.出口处感染需要拔管么?

如果出口处感染由绿脓杆菌所致,或合并隧道感染,应尽早拔管。对一个由出口处感染发展到腹膜炎的患者,或是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为同一种细菌引起者,通常需要拔管。

上期专家解读要点回顾:腹膜炎发生率如何计算?计算腹膜炎发生率有什么益处?目标值应该是多少呢?

腹膜炎的发生率是衡量腹膜透析中心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指南的第一部分明确指出,每个腹透中心都应定期监测腹膜透析相关的感染率,至少每年一次。中心应该 仔细监测所有与PD相关的感染(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包括推测原因和微生物培养,应该将其作为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案的一部分...点此了解详情>>

 

往期解读: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建议:2010年更新》专家解读第一期

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