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严豪
病史:
患者,男,67岁。2008年起出现活动后气促,外院诊断“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予氯沙坦、地高辛、比索洛尔、呋塞米、安体舒通等药物治疗,但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于2010年起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011年1月患者因“头晕、黑曚、无法平卧”收住我院心内科病房,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R-R长间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NYHA III级”,故植入三腔转复除颤器(CRT-D)。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反复多次住院,心内科强化强心、利尿治疗未能有效改善心衰,同时肾功能不全逐步进展。2013年5月患者心衰症状持续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肾脏科病房。
体格检查:
神清,45°卧位,气促,周身重度浮肿,血压122/76mmHg,心律84次/分,颈静脉怒张,两肺散在细湿罗音,腹隆,移动性浊音(+)。
辅助检查:
Scr 274 umol/L,eGFR 24 ml/min/1.73m2;Hb 127 g/L;BNP 3760 pg/mL;心电图示“房颤,起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彩超示“起搏器安置术后,全新增大把左室壁收缩明显减弱,射血分数36%,中度主动脉瓣反流,乳头肌功能不全伴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患者存在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不佳,但患者及家属期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处理经过:
患者为心肾综合征2型,虽未进入尿毒症阶段但容量负荷问题突出,药物及CRT-D治疗反应差,故拟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减轻容量负荷以改善心衰症状;同时患者心脏泵功能衰竭、心肌储备能力极弱,如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故决定行腹膜透析治疗。
患者入院后严格限制水盐摄入,在强心治疗基础上连续两天予人体白蛋白10g及呋塞米400 mg静脉滴注,尿量由600 ml/天增至3000 ml/天,可耐受30°卧位,遂于入院后第三天局部麻醉下以外科切开法植入腹透管,术顺,术中引流腹腔积液1200 ml。术后次日起予APD治疗(1.5% PD2 5L*1袋/天,每次注入1200 ml腹透液,每个循环留腹2小时,共4个循环),每日超滤量1200-1800 ml、尿量800-1200 ml,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水肿减轻,夜间可耐受15°卧位,无腹透液渗漏等并发症,手术伤口愈合良好。一周后患者改行DAPD治疗(1.5% PD2 2L*1袋+2.5% PD2 2L*2袋/天,每次留腹4.5小时),每日超滤量1000-1200 ml、尿量500-800ml,症状稳定后出院继续随访治疗。
最后结果:
出院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得以控制,未再因心衰入院,液体出入量基本平衡,评估溶质清除充分性达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4年4月患者因下肢深静脉栓塞合并肺动脉栓塞死亡。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
对于心脏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临床呈现顽固性充血性心衰,药物甚至CRT-D治疗反应差的患者,即使其预期寿命较短,仍可利用腹膜透析持续超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有效减轻容量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事件的发生。该作用亦获得近期国外文献报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