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六期

2021年3月第六期  基线肌酐水平的确定方法可对儿童 AKI 发生率及临床预后产生影响。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在儿童患者(3 个月–18 岁)中,对于基线肌酐水平的确定,是采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还是采用入院前检测值,最终计算出的 AKI 发生率不同。并且,对预测患者的一些临床预后,如 AKI 的严重程度、出院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呼吁对如何确定基线肌酐水平应制定统一标准。【Russell WA et al. Pediatr Nephrol 2020.】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五期

2021年3月第五期  肌酐:胱抑素 C 比值或可预测 ICU 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韩国一项在 1588 名因 AKI 而接受重症监护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KRT)的患者中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肌酐:胱抑素 C 比值的增高,患者 30 天和 90 天的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即使在对混杂变量进行校正后,这个相关性仍然存在。由此可见,在接受重症监护和 CKRT 的 AKI 患者中,肌酐:胱抑素 C 比值与预后息息相关。【Jung CY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20.】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四期

2021年3月第四期  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膜式血浆置换安全有效。国内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2016 至 2017 年间,85 名患者共进行了 255 例次膜式血浆置换,其中,93  例次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进行膜式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且未发生低钙、高钙血症或分离性凝血。这表明,在密切监测下,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有出血倾向并且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Yuan F et al. Int Urol Nephrol 2020;52:2379–84 .】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三期

2021年3月第三期  尿液和血浆 NGAL 浓度可有助于识别 AKI 高危患者。加拿大学者主导的一项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表明,尿液和血浆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临界值浓度可识别随后发生重度 AKI 或需要透析治疗的 AKI(AKI-D)患者,从而协助临床做出更趋于标准化的判断。重度 AKI 与 AKI-D 尿 NGAL 95% 特异性的临界值浓度分别为 > 580 ng/mL  与 > 589 ng/mL(灵敏度分别为 27%、24%);血浆 NGAL 的相应临界值分别为 > 364 ng/mL  和 > 546 ng/mL(灵敏度分别为 44%、26%)。文章作者同时指出,该临界值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Albert C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20;76:826–41.】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二期

2021年3月第二期  利用深度学习可以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AKI 进行亚型分析。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对重症医学数据库 III(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III)中来自一间三级护理医院、4001 名年龄 ≥ 18 且 48 小时内发展为 AKI 的脓毒症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利用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定期收集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等数据将患者分为临床预后不同的三种亚型。【Chaudhary K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0;15:1557–65.】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3月第一期

2021年3月第一期  急性肾损伤(AKI)增加住院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一项来自美国的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数据探讨肾脏损伤对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在纳入的 6552 次住院记录中共有 184 位患者发生住院期静脉血栓栓塞。结果显示,无论是住院前还是住院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都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时间显著相关。同住院期间手术、依诺肝素剂量以及白蛋白输注一样,AKI 是住院期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在外伤患者中,AKI 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并不显著。【McMahon MJ et al. Chest 2020.】

 

发表观点
领域热点
基于生物标记物的 AKI 管理策略,现实还是幻想?

第 26 届国际 AKI&CRRT 大会于 2021 年 2 月 28 日至 3 月 5 日于美国 San Diego 顺利举行。在 3 月 1 日的会前研讨会上,英国 Guy’s & St Thomas 医院的 Marlies Ostermann 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 AKI 生物标记物的学术饕餮盛宴。

 

什么是生物标记物?

生物标记物是反映生理状态的指标,可用来评估机体生理、病理过程,或用来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并且可以被检测。

Ostermann 教授认为,从这样的定义来看,肌酐和尿量毫无疑问可以作为 AKI 生物标记物,并且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因而,这里所要探讨的生物标记物是除外肌酐等传统生物标记以外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AKI 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转归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麻醉药物与癌症——亦真亦伪

背景资料

Kanako Makito 等,在《Anesthesiology》2020 年 10 月刊上发表了题为《Volatile versus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Cancer Prognosis in Patients Having Digestive Cancer Surgery》的文章 [1],评估了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癌症手术后的总体生存率以及无复发生存率。

 

方法:对择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的诊断程序组合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被分为挥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和无复发生存率相关。同时,对每种手术类型进行亚组分析。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2月第六期

2021年2月第六期  将「挽救肾脏」模式用于 ICU 患者未能预防 AKI 进展。荷兰学者开展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前后对照研究,纳入了连续入住 ICU  的患者,并鼓励医护人员为患者使用「挽救肾脏」(STK)护理模式。STK  模式主要包括优化液体平衡、停用利尿剂、使用血管加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 ≥ 65 mmHg,并对肾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和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 ICU  患者中提供统一的 AKI  护理模式而不监管实施过程,在预防 AKI  疾病进展中未能带来获益。【Koeze J, et al. BMC Nephrology. 2020;21(1):381.】

 

发表观点
文献速递
2021年2月第五期

2021年2月第五期  COVID-19  患者中 CRRT  透析器失效较常见。美国的多中心研究发现,COVID-19  患者接受 CRRT  治疗时,有 83%  的患者至少经历 1  个血滤器失效,血滤器的中位使用寿命为 6.5  小时。研究者认为,COVID-19  患者接受 CRRT  治疗时血滤器失效率较高;而采用普通肝素系统性抗凝,并给予抗 Xa  因子是一种可行的抗凝方案。【Endres P, et al.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0;7:1–5.】

 

发表观点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