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第四期 脓毒症 AKI 后 AKD 与患者长期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葡萄牙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脓毒症 AKI 患者的 30 天死亡率为 24.5%,61.7% 的患者发生肾脏不良事件,53.9% 的患者发展为 AKD。在平均随访的 45.9±43.3 月中,有 44.1% 的患者死亡。相比于未发生 AKD 的患者,AKD 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30 天死亡率以及出院后长期死亡率显著增高。该结果提示,减少 AKD 的发生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Joana Gameiro, et al. Clin Kidney J, 2020:1–9.】
推荐一:颠覆认知:内毒素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众所周知,脓毒症是 ICU 中急性肾损伤(AKI)最常见的病因。脓毒症 AKI 的发病机制从最初认为的肾前性损伤(肾血流减少)到目前普遍接受的肾性损伤(炎症介质介导的肾脏血液重分布及肾小管损伤),最终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但炎症反应是否一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呢?
荷兰学者 Peter Pickkers 教授近期在 Frontiers in Medicine 发表一项研究,在健康成年男性体内注入内毒素诱发一过性全身炎症反应,并用碘海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发现注入内毒素后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升高。
内毒素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l 研究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男性,连续三天监测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别基于肌酐和碘海醇计算所得),以第一天检测值为基线值,第二天注入内毒素(LPS 2ng/kg),第三天为随访日,具体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