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患者章XX,男,41岁,因维...

病情介绍:


患者男,41岁。


因维持性腹膜透析15月,发现腹透液进出水慢3天,腹透液混浊1天入院。


患者因尿毒症于2014后7月31日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规律随访,病情平稳。


PET D/P(4hCr)为0.71,为高平均转运,透析方案:1.5%低钙腹膜透析液2LQ4h×3次,Kt/Vo 3.1。


此次于2015年10月18日在外出差时行腹透换液,发现腹透液进出水较前慢,换液需40~50min(原约20min),透析液清亮,无明显腹痛表现,10月20日来我腹透中心随访时放出腹透液混浊,收入住院。


10-20查腹透液常规提示腹透液淡黄色混浊,细胞总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12%,血常规WBC6.5×10^9/L,N72%,L11%,M7%,E10%,HGB126g/L,PLT187×10^9/L。


CREA844umol/L,BUN13.60mmol/L,UA371umol/L,肝功能、电解质、血脂四项基本正常,超敏CRP15.3mg/L,PTH173pg/ml,铁蛋白75.78ng/ml。10-21腹透液涂片提示WBC(++)、未见细菌。


腹部彩超及胸片未及明显异常。BP137/86mmHg,P86次/分。拟诊“腹膜透析中腹腔感染、慢性肾脏病5期、慢性肾炎综合征、肾性高血压”。


10-26腹透液培养提示未生长细菌及真菌。复查腹透液常规提示黄色、清亮、无凝块,李凡他试验阴性,有核细胞数0.55×10^9/L,中性分叶35%,淋巴细胞58%,间皮细胞7%。


10-29查腹透液常规示淡黄色微混,无凝块,有核细胞数1.20×10^9/L,中性分叶63%,淋巴细胞9%,间皮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23%。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


11-2复查腹透液常规示灰白色微混,有核细胞数2.10×10^9/L,中性分叶61%,淋巴细胞13%,间皮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21%。重复腹透液培养未生长细菌及真菌。


入院后透析方案:1.5%低钙腹膜透析液2LQ6h,并予腹透液中加入头孢硫脒1g及头孢他啶1g交替使用。患者腹透液仍混浊,无腹痛等表现,体重无明显变化,超滤恢复平时水平。


10-29更改方案为泰能1g Q12h加入腹透液中,万古霉素1g加入腹透液中Q3d,治疗。


请教专家此病人腹膜炎诊断是否成立?进一步需如何诊治?原因分析,感谢!

置顶评论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如何给予患者处方以达到透析充分?

Volume-based peritoneal dialysis prescription guide to achieve adequacy targets

 

背景和目的:

APD和CAPD患者透析处方调整的意义均在于达到透析充分性(包括毒素和水分清除),同时也是实现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需要。本研究希望通过一个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处方工具帮助患者达到透析充分性的要求。

 

方法:

1)研究中人口数据和患者腹膜转运特征数据来源于1,005例患者参与的全国透析充分性研究(始于1999年)。根据总体水和腹膜转运类型将全部患者分为12个亚组,每个患者根据PD Adequest 2.0软件计算结果,采用12种CAPD和34种APD处方进行建模,以达到Kt/V 为1.7/周和超滤1L/d的目标。

 

2)残余肾功能(RKF)被设定为0,2ml/min,4ml/min和6ml/min不等的水平。

 

3)确定透析处方可行的条件有:

 

发表观点
血透学院
透析液内毒素

什么是内毒素?内毒素的检测有哪些方法?由内毒素引起的急性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发表观点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