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Awareness 本期重点推荐 3 篇文章。第一篇:中、德两国学者,结合两国的国情和经验,阐述了辅助性腹膜透析遇到的障碍和益处,为两国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家庭腹膜透析治疗模型。第二篇:本文分析了基于炎症指标的预后评分体系对 CAPD 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第三篇:
Current Awareness 本期重点推荐 3 篇文章。第一篇:中、德两国学者,结合两国的国情和经验,阐述了辅助性腹膜透析遇到的障碍和益处,为两国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家庭腹膜透析治疗模型。第二篇:本文分析了基于炎症指标的预后评分体系对 CAPD 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第三篇:
Current Awareness 本期重点推荐 3 篇文章。第一篇:2018 KDIGO 指南中对于 CKD 合并 HCV 感染的更新。第二篇:美国核心课程总结了 CKD 贫血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评估及治疗推荐。第三篇:澳大利亚学者的综述,概括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针对可修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治疗,以减轻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证据。
Current Awareness 本期重点推荐 1 篇文章。第一篇:老牌尿毒症毒素的新认识以及组学研究在尿毒症毒素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病史:
男, 35 岁,主诉:发现血肌酐升高 2 年,头晕、乏力 8 天,于 2018-07-27 入院。
患者 2 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血肌酐升高至 398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 3+,肾脏超声示右肾缺如,左肾萎缩。血压增高,最高可达 150/120 mmHg,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肾性高血压」。间断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α酮酸片」、「海昆肾喜」等药物,未定期复查。8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喘憋。于当地「市人民医院」就诊,查血肌酐超过 1500μmol/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予「右侧股静脉临时置管术」,后予床旁血滤 1 次、血液透析 1 次,患者头晕症状部分缓解,仍感乏力。尿量减少至每日不足 500 ml。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收入院。
查体:T36.0℃,P 84 次/分,R21 次/分,BP139 /115 mmHg 体重 75 kg,身高 165 cm。神志语利,查体合作。颜面部及眼睑无水肿,睑结膜稍苍白。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触无震颤,心率 8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浮肿。
辅助检查:
生化: 肝功能正常,胆固醇正常,血钾、钠、氯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血白蛋白 44.04 g/L,甘油三酯 2.34 mmol/L,血尿素 24.35 mmol/L,肌酐 1543.54μmol/L,尿酸 605μmol/L,钙 1.79 mmol/L,磷 1.55 mmol/L。
血常规:白细胞 10.94×10 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9.01%,血红蛋白 82.0 g/L,血小板 266.0×10 9/L;
血 BNP:1030pg/ml;PTH 799.20pg/ml↑;
尿常规:蛋白 3+,潜血+;
术前八项:抗 HBe 抗体+、抗 HBC 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甲苯胺红试验-。
胸部正位(2018-7-27):心肺隔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2018-7-27):窦性心律 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 中度电轴左偏。
心脏彩超(2018-7-30):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肝胆胰脾肾彩超:脂肪肝,右肾缺如,左肾萎缩,基本符合「慢性肾衰」声像图表现。
诊断:
1.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期 肾性贫血 肾性高血压 CKD-MBD;
2. 右股静脉置管术后;
3. 隐性梅毒;
4. 右肾缺如。
治疗经过:
患者为尿毒症患者,需接受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年轻、尚有一定残肾功能,有隐性梅毒。经与患者沟通,选择腹膜透析作为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2018-8-1,在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予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术中导丝放置顺利,但在置入扩张鞘时,患者感觉不适,故扩张鞘放置约全长 1/2 时,即置入导管。术中引流液体较通畅。术后第 1、2 天给予腹膜透析液冲洗腹腔,过程较顺利,超滤-200 ml 左右。
术后第 3 天开始患者出现引流不全,每日-500 ml 左右。
拍腹平片结果示(图 1):腹膜透析导管尖端位于左上腹。经通便及爬楼活动,仍引流不畅。
图 1
需要解决的问题:
患者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出现漂管,下一步治疗方案?
处理方案:
于 2018-8-10 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复位术。术中所见:患者大网膜较长,覆盖乙状结肠,可见腹腔引流管自左侧腹壁进入腹腔,穿入大网膜至肠间(图 2)。在腹腔镜下,以无创钳将腹腔引流管从大网膜中拉出,未见大网膜包裹(图 3)。将导管尖端置入盆底膀胱直肠陷窝(图 4)。给予 1.5% 腹透液冲洗腹腔,可见引流通畅、完全。
复查腹平片可见腹膜透析导管尖端位于小骨盆内(图 5)。
图 2
图 3
图 4
图 6
治疗转归及预后:
术后患者腹膜透析管引流通畅,无渗漏、腹腔出血等。术后 1 周出院,开始给予 CAPD,每日 3 次治疗。患者尿量恢复至 1300 ml/d,超滤每日 100 ml 左右。
本期重点推荐,我们推出特别专栏,陆续推出权威杂志《国际腹膜透析》聚焦中国大数据的专题内容,建议大家收藏本页面,时时关注!
推荐一:国际腹膜透析杂志主编:中国腹膜透析启示
Insigh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
2015 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提到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不足,每年约有 190 万亚洲 ESRD 患者人由于未能获得透析机会而过早死亡。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需要全面提升透析治疗率的挑战,而腹膜透析(PD)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肾脏数据系统(CNRDS)是中国第一个得到了卫生部认可的国家肾脏数据登记平台,。根据 CNRDS 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7 年底我国 PD 患者数达 86264 人 [编者注]。
病史:
患者男性,68 岁,身高 170 cm,体重 65 kg,主诉:维持性腹膜透析 5 月,左侧腹股沟区肿块一周入院。
患者因确诊 CKD5 期,于 2018 年 3 月 9 日行腹透管置管术,术顺,术后 2 周开始规律透析,透析方案 1.5%PD4 2L*3 IPD,透析液进出畅,每天超滤 600 ml 左右,尿量 400-500 ml。
透析 5 月余时,发现腹透时出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块,质软,无压痛,平卧时可回纳,站立时明显。腹部 CT:左侧腹股沟疝。
既往史:有肝硬化史,20 年前因肾结石行手术治疗。
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患者,在腹透的治疗过程中,因腹腔压力的增大出现腹股沟疝,下一步治疗方案?
处理经过:
1、行腹股沟疝气修补术
2、治疗经过:疝气修补前一天开始血透治疗,术后血液透析过渡 3 周,顺利恢复腹膜透析。
3、其他治疗:低盐优蛋白饮食,拜新同 30 mg bid、可乐定 75ug bid,阿尔马尔 10 mg qd,厄贝沙坦 150 mg bid ,碳酸钙 1.5 g tid,速力菲 0.1 tid po。
最后结果:患者疝气修补后平稳过渡至恢复腹膜透析。
一句话点评(经验或教训):该患者在腹透后 5 月余出现腹股沟疝,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疝气修补并改血液透析过渡 3 周,待伤口痊愈后予以小剂量腹透治疗。临床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疝修补术后暂停透析 1-3 日,然后小剂量 APD 过渡,可避免血液透析。以上仅个人观点。
Current Awareness 本期重点推荐 3 篇文章。第一篇:英国、加拿大和韩国三国学者对 Global Fluid Study 队列进行了第一次纵向分析,以检验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可以减缓长程 PD 的腹膜溶质转运率增加,稳定溶质转运率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