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第三十四期经典病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诊治方案该如何制定?

作者:祝敏  浙江省杭州市 树兰(杭州)医院

 

病史概述:

 

患者,女性,50岁,因“尿检异常2年余,肌酐升高伴乏力、纳差1月”于2016.3.24入院。

 

患者发现尿隐血阳性2年(具体不详),肾功能正常。 1月前患者因“感冒”,出现乏力、纳差,伴恶心不适,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5g/L,尿隐血3+,尿蛋白2+,血肌酐583.5umol/L,尿素氮18.62m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 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对症护肾、控制血压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血肌酐进行性升高,2016.3.24来我院就诊。

 

查体:

 

神清贫血貌,血压123/72mmHg,呼吸28次/分,双肺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化验pANCA:1:10,MPO:18.8U/ml,明确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功能受损为血管炎相关,同时存在肺部感染,重度贫血等,出现痰中带血。

 

给予对症美罗培南抗感染、EPO及铁剂纠正贫血(过程中输入去白红细胞2次)、奥美拉唑保护消化道治疗及MP 240mg冲击治疗3天,后逐渐减量(MP 160mg*3天后改为40mg维持),经对症护肾处理后患者肾功能恢复不佳,尿量200ml/24H,逐渐出现容量超负荷表现(影像学心影增大,顽固性高血压、重度浮肿等),血钾常高于正常高限,对症降钾处理效果不佳,同时出现纳差、呕吐等高毒素反应。

 

4.6日予以肾脏穿刺,病理结果:表现符合慢性硬化性肾炎改变。

 

于4.24日凌晨突发头痛、躁动、呕吐不适,急查头颅CT提示颅内出血,急剧进展为昏迷状态,氧饱和度维持于60%-90%之间,遂给予气管插管,入ICU治疗,同时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水肿伴出血症状。

 

问题:

1. 是否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作为主诊医师的您,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 继续治疗原发病同时,如何将透析进行下去?

 

 

处理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pANCA:1:10,MPO:18.8U/ml,明确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考虑目前肾功能受损为血管炎相关,同时存在肺部感染,重度贫血等并发疾病,出现痰中带血。

 

给予对症美罗培南抗感染、EPO及铁剂纠正贫血(过程中输去白红细胞2次)、奥美拉唑保护消化道治疗及MP 240mg冲击治疗3天,后逐渐减量(MP 160mg*3天后改为40mg维持),经对症护肾处理后患者肾功能恢复不佳,尿量200ml/24H,逐渐出现容量超负荷表现(影像学心影增大,顽固性高血压、重度浮肿等),血钾常高于正常高限,对症降钾处理效果不佳,同时出现纳差、呕吐等高毒素反应,因患者家属未能接受长期透析准备故于2016.3.31给予临时血透管置入行血液透析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于4月6日予以肾脏穿刺。

 

肾穿报告:光镜:送检肾穿组织2条,可见肾小球13个,其中11个球性硬化,2个节段性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多灶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30%),慢性炎细胞浸润较少(<10%);特殊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电镜:肾小球硬化,周围可见大量束状纤维组织。结果提示:病理表现符合慢性硬化性肾炎改变。

 

经治疗后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可,但仍存在咳血症状,考虑出血性肺泡炎存在,为控制血管炎进展于4月9日给予CTX 0.6/0.4冲击治疗,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患者痰中带血症状消失,肺部CT提示肺部症状好转明显,治疗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及其家属透析宣教,加之患者肾功能有轻度改善,尿量较入院有增多,为更好的促进患者自身肾功能恢复及保护目前残肾功能,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月11日更换肾脏替代治疗为腹膜透析,短时间内病情维持稳定。

 

后患者再发出现肺部感染,自身管理不佳导致容量超负荷,血压控制不佳,于4.24日凌晨突发头痛、躁动、呕吐不适,急查头颅CT提示颅内出血,急剧进展为昏迷状态,氧饱和度维持于60%-90%之间,遂给予气管插管,入ICU治疗,同时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水肿伴出血症状,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同时给予抗炎、PPI抑酸、压宁定持续泵入控制血压,考虑ANCA活动,但患者目前存在免疫抑制禁忌,暂缓处理,患者重度出血风险,行CRRT治疗风险较高,目前腹透管留置,考虑到ICU多重耐药菌较多存在,为减少感染风险及加强超滤减轻容量负荷更改手工腹透为APD治疗(1.5% PD2,每次1500ml,留腹2小时,维持治疗),超滤量每天维持余2500-3000ml,肌酐维持于250-364umol/L之间,患者浮肿缓慢消退,血压控制平稳,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后继续给予MP冲击治疗。

 

后患者肺部感染及出血症状明显改善,呼吸机脱机成功,自主意识恢复,容量评估可,于4月30日转出ICU继续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于普通病房中继续行APD治疗,方案更换为1.5% PD2,每次1800ml,共3周期,末次留腹1800ml,日超滤量维持于1000-1500ml,尿量维持于700-1000ml,血肌酐维持于200-300umon/L,肢体活动缓慢恢复,过程中发生漂管一次,手法复位成功,后多次复查MPO、PR3转阴,可于家属搀扶下行走,肺部感染控制佳,尿量维持于700ml左右,腹透方案由APD调整为CAPD(1.5%PD2,2000ml*2袋,白天留腹6小时,2000ml*1袋,夜间留腹10小时),于5.27日好转出院。

 

最后结果:

经长时间随访,患者肾功能部分恢复,多次检查提示肾脏慢性改变,小剂量PD维持(1.5%PD2,2000ml*2袋,每袋留腹12小时),脑出血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肢体活动轻度减退,近期复诊再发出现MPO强阳性,无临床表现,目前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
患者PD过程中KT/V维持于1.8-2.0,一般情况稳定,日常生活无障碍。

 

一句话点评(经验或教训):

本案患者因受血管炎影响,血管脆性较高,出血风险高,APD治疗较RT治疗可明显降低出血风险,同时大大的降低的治疗费用,在减轻容量负荷及毒素清除较RT无明显差异,对患者的残肾功能保护更佳,故在患者脑出血后期治疗过程中及长期预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置顶评论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Jan-2017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三十三期经典病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如何管理?顽固性恶性高血压临床如何处理?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卢素玉

 

病例概述:

51岁女性患者,身高160cm,体重51Kg,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5年余。腹透方案:2.5% 8L/日CAPD,超滤600-700ml/日,无尿。KT/v(总)2.1,PET高平均转运。

 

规律应用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片控释片30mg Bid,替米沙坦80mg Qd,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Bid,血压控制在130-143/85-92mmHg。生血宁0.5gTid,重组人促红素10000u/W,ih。1月前出现超滤量减少(300-400ml),双下肢Ⅱ水肿,自测血压200/98mmHg,周身乏力,气短,活动时加重,于2016-10-21入院。

 

查体:

T 36.7℃,P 72次/分,R 18次/分,Bp195/98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双下肢Ⅱ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29*109 /L,血红蛋白83g/L;

 

2)血生化:白蛋白31.2g/L、尿素11.9mmol/L、肌酐934.3umol/L、钠149mmol/L、钾2.79mmol/L、Ca2.27mmol/L、P0.4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4mmol/L,肌红蛋677.9ng/ml,肌酸激酶218.3U/L,乳酸脱氢酶266.9U/L,同型半胱氨酸270umol/l;血BNP445pg/m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149.9pg/ml。KT/V1.56。

 

心电图:

1)窦性心律;2)室性早搏;3)ST-T异常变化。

 

UCG:

左心扩大,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

 

肾上腺CT:

1)双肾萎缩,肾窦及肾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可疑囊肿;2)左侧肾上腺略增粗。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患者顽固性血压恶性高血压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2.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压如何管理?

 

最后结果: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血压监护下给予静脉泵点硝酸甘油起始剂量40ug/min,逐渐加量至100 ug/min,应用2天后,血压逐渐下降,波动在145-148/86-90mmHg,患者好转出院。目前患者继续口服降压药盐酸特拉唑嗪2mg Bid,盐酸阿罗洛尔10mg Bi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Qd,拜新同30mg Qd,60mg Qn,培朵普利叔丁胺片8mg Qd,血压维持在148-151/88-92mmHg。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腹膜透析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高,难治性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的增加,是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复杂,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压防治策略包括水盐控制、残余肾功能的有效保护、透析处方的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正确选择等综合措施。

 

置顶评论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病例讨论
第三十二期经典病例:腹膜相关性腹膜炎治愈后仍有发热,原因是什么?如何诊治?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吴晓磊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48岁,身高145cm,体重39.5kg,慢性肾衰竭,规律腹膜透析2年余,腹透方案:1.5% 2L 3/日CAPD,超滤100ml/日,尿量650ml/日。KT/V(总) 1.87。

 

否认饲养家畜及食用未熟牛羊肉病史。2月前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7.5~38.5℃,无腹痛及腹透液混浊,无咳嗽、咳痰,间断自行应用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明显。

 

8小时前患者出现再次发热伴腹痛于2016-08-02入院。查体:T 36.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05/63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下腹部可见腹透管,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全腹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9.74×109/L、中性粒细胞93.8%、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230×109/L;

 

腹水常规:总细胞3785×106/L、白细胞3420×106/L、单核细胞 5%、多核细胞 95%、李凡他试验:弱阳性;

 

生化全项:白蛋白27.7g/L、尿素20.30mmol/L、肌酐771umol/L、钠133.5mmol/L、钾4.29mmol/L、总胆固醇9.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7.81mmol/L;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411pg/ml;降钙素原>100ng/ml;血沉:109mm/h;C反应蛋白 35mg/L。血培养两次:一次提示杰氏棒状杆菌,一次无细菌生长。

 

病毒系列均为阴性;肺CT:1.两肺散在小气道炎症;2.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微结节;3.两肺背侧坠积性改变;心电图:1.窦性心律不齐2.大致正常心电图。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经验性腹腔内给予盐酸阿米卡星0.2g 1次/日、去甲万古霉素0.8g 1次;腹透液培养结果回报:大肠埃希菌,继续应用盐酸阿米卡星0.2g 1次/日×14天;促红素1万u 1次/周。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腹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腹水常规:总细胞0×106/L、白细胞0×106/L、李凡他试验阴性。

 

住院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 静点,3次/日,一周后仍发热(最高达40°),加用乳酸左氧氟沙星0.3g,静点,1次/日,但仍有间断发热,最高达39.7℃,无发冷寒战。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95×109/L、中性粒细胞58.6%、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221×109/L;降钙素原3.13ng/ml;C反应蛋白6.43mg/L。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腹膜炎治愈后患者仍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血白细胞减低、贫血,如何解释? 还应进行哪些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处理经过:

住院期间腹膜炎治愈后仍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减低、贫血,进一步查自身抗体:抗SSA-60KD阳性、抗核抗体:颗粒+核点1:320、抗SSA-52KD阳性,余均为阴性;经全科讨论该患者可能发热的原因:1、药物热,2、结缔组织疾病,干燥综合征不除外。停用抗生素3天后仍发热,不支持药物热,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大,给予强的松10mg 1/日,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最后结果:

患者出院后无发热,继续原方案腹膜透析治疗,2周后复诊,白细胞6.1*109/L,血红蛋白94g/L,血沉50mm/h, C反应蛋白2.4mg/L。目前继续强的松5mg 1/日,维持治疗。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腹膜炎治愈后仍发热应积极寻找病因,从而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置顶评论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Nov-2016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三十一期经典病例:腹膜透析患者突发抽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敏

 

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31岁,于2016年3月9日因“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期”开始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处方:1.5% 2L 3/日+2.5% 2L 1/日 CAPD,超滤量300ml/日,尿量1200ml/日, KT/V 1.78, PET 示高平均转运(D/P=0.75),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

 

第一次发作情况:规律透析2个月后因“左侧腹股沟疝”于外科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头孢孟多酯2.0g,q8h”静注,共七天。术后第1日透析方案1.5% 1L 4/日,自第2日始恢复原方案透析。患者于术后第6日突发全身抽搐,意识不清,予安定静注后症状缓解,术后第7日,手术切口恢复良好,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查体:BP 157/114mmHg,无水肿,未见皮肤瘀斑及活动性出血,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 116g/L;尿素 14.26mmol/L,肌酐 1076 umol/L,钾3.15 mmol/L,钙2.21 mmol/L,磷2.16 mmol/L,二氧化碳12 mmol/L;凝血常规:PT 99.6,凝血酶原时间92.6秒,凝血酶原活动度8%,国际标准化比例8.34,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4.5秒,D二聚体0.35u g/ml;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第二次发作情况:患者继续规律腹透:2.5% 2L 4-5/日 CAPD,超滤1000ml/日,,无尿,KT/V 1.48。透析第7个月,因“感冒,咳嗽”于当地诊所就诊,当天输注“青霉素共计1280万单位,液体共计550ml”,约两小时后出现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就诊,间断频繁抽搐发作一天再次来我院就诊。

 

查体:BP 170/102mmHg,意识清楚,无水肿,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3g/L;肌酐1590umol/L,尿素 29.59mmol/L,钙1.92 mmol/L,磷2.22 mmol/L,二氧化碳13.8 mmol/L;NT-pro-BNP 大于15000pg/ml ;凝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肺CT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为著,心包积液,两肺散在磨玻璃影,考虑渗出性病变。

 

需要讨论的问题:针对患者两次抽搐,可能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案应如何调整?

 

处理经过:

 

第一次发作

1:予停用抗生素;

 

2:维生素k1 10mg肌注,共三次,间断输注血浆改善凝血功能(共1400ml);

 

3:透析方案:2.5% 2L 5/日 CAPD

 

第二次发作

1:咪达唑仑、乌拉地尔持续泵点镇静降压,三天后平稳停药。

 

2:抽搐当日CRRT 10h,后予APD 4次(2.5% 15L 单次灌腹2L 共20h)。

 

最后结果:经上述处理,患者两次均好转出院,规律透析,继续降压,纠正贫血等治疗。目前透析方案:2.5% 2L 5/日 CAPD。BP 139/94mmHg左右,无或轻度水肿,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

 

一句话点评(经验或教训):本例患者两次抽搐发作均在静脉使用抗生素后,考虑抽搐为抗生素脑病所致,第一次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与抗生素应用有关。

 

提醒:腹膜透析患者在需静脉应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腹膜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以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及用量。

置顶评论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病例讨论
第三十期经典病例:ESRD患者脑出血时治疗方案如何调整?重症监护病房的腹透患者如何管理?

作者:陕西省人民医院 冯婷  

 

病史概述:

患者李某,男性,59岁,身高181cm,体重75kg,因“发现多囊肾10余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头痛1周”收入院。10余年前出现肉眼血尿,查B超提示多囊肾、多囊肝。之后间断仍有肉眼血尿。4年前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确诊为“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开始腹膜透析治疗。

 

透析处方:1.5%腹透液 2000ml 存腹3h 3次/日,2.5%腹透液2000ml 存腹4h 1次/日,超滤量500ml、尿量700ml左右。Hb90至105g/L,Alb正常。入院前1周出现头痛,偶有步态不稳,门诊收住入院。入院后查头颅CT示右侧顶枕部脑出血,出血量约16ml,并破入脑室系统,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脑出血”。

 

查体:脉搏9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48/82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阳性,双侧巴氏征阳性;入院第4天,患者头痛加重,烦躁,有幻觉,复查头颅CT示右顶枕部脑出血,量约27ml,转入重症病房。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腹透患者脑出血时治疗方案如何调整?重症监护病房的腹透患者如何管理?

 

处理经过: 

1.针对脑出血治疗:给予心电监护、控制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福辛普利钠片、美托洛尔、乌拉地尔、硝普钠)、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吡拉西坦)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脑出血变化。

 

2.腹透方案调整:患者刚入院时神志清楚,可以配合,为加强脱水,调整腹透方案为:1.5%腹透液 2000ml 存腹3h 2次/日,2.5%腹透液2000ml 存腹4h 2次/日,同时加呋塞米利尿;入院第4天,患者脑出血加重,转入重症病房时,开始应用腹透机治疗,为脱水超滤,方案:1.5%腹透液5L+2.5%腹透液5L,15小时/日,5个周期,每周期存腹约1950ml(腹透管路液体约200ml),存腹时间约2.5h(腹透液流入速度200ml/分钟,流出速度200ml/2分钟,一个周期出入时间约需30分钟),监测超滤量及尿量,根据病情再及时调整方案,保证平均每日尿量及出超共约1500至2000ml左右。

 

3.其他: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保持大便通畅、对症治疗。

 

最后结果: 

入院28天时复查头脑CT示出血吸收减少、密度减低,患者头痛烦躁好转,病情稳定,开始加强功能锻炼,恢复手工腹透换液,住院36天出院。目前随访31个月,患者现61岁,生活自理,腹透方案为每日4次CAPD治疗,1.5%腹透液*3,2.5%腹透液*1,超滤量800-900ml,尿量150ml左右。HGB 105g/L、营养状态良好。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脑出血,应及时调整透析方案,保证超滤量。监护病房内可应用腹透机治疗,随时调整腹透机治疗方案。

置顶评论
蒋红樱教授:对于ESRD(终末期肾病)患者脑出血时,腹膜透析就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脑出血患者如果进行血液透析需要使用抗凝剂,可能加重脑出血;如果无肝素血透,可能透析质量会下降。而腹膜透析的优势就在于对凝血功能无干扰。需要注意的是:ESRD患者往往无尿,脑出血时为减轻脑水肿,需要脱水,在此情况下,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甘油果糖、利尿剂等)效果甚微,如果进行腹膜透析,需要短频透析(如:缩短腹透液存腹时间,或者改用高浓度的腹透液)等方法来加强超滤,减轻脑水肿。如果有条件的话使用APD(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效果会更好。
发表于 2016-10-31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Sep-2016
Current Awareness PD推荐
Do 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Have the Same Clinical Outcomes?
 
Current Awareness HD推荐
Performance of hemodialysis with novel medium cut-off dialyzers
发表观点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