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概述:
患者,女性,58 岁。「确诊狼疮性肾炎、维持性腹膜透析 7 年余,腹透管破裂 3 天」入院。患者因确诊狼疮性肾炎,CKD5 期,维持性腹膜透析 7 年,发现透析管破裂 3 天入院。
入院前透析方案: 1.5% PD4 2L*2 袋, 2.5% PD4 2L*2 袋,行 CAPD 治疗。
入院时查体:神 清,慢病面容,步入病房。T 37℃,HR68 次/分,BP115/65 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透管出口处可见裂缝并渗液。双下肢无浮肿。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腹透管破裂后该如何处理?
处理经过:
入院当天查透析液常规:WBC 90*106/L,血常规:WBC 8.7*109/L,HB 106 g/L,生化:白蛋白39.7g/L, 肌酐932 umol/L,尿素21.2 umol/L,尿酸443 umol/L,透析液培养5天无需氧菌厌氧菌生长,透析液真菌涂片阴性,透析管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治疗经过:入院后即予以腹透管拔管,拔管时发现透析管管壁污浊,故予以透析管培养,颈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过渡治疗。
最后结果:三周后重新行腹透管置管术行腹膜透析治疗,腹透顺利。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
腹膜透析患者会面临腹透管的各种问题,透析管破裂也不少见。需反复对患者进行操作教育,避免暴力、高温等对透析管的损伤。一旦发生破裂,如离出口较近,只能拔管后重新置管。如有腹腔感染,可待感染控制、腹膜充分休息后再行置管术。
*** 主持人经验分享 ***
关于腹膜透析导管损伤或者断裂的处理方法,我们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病例也公布了处理结果。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献中报道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借鉴。虽然我们国内还没有相关可以使用的耗材,但是相信通过腹透医护的共同努力以后这些都会有的。
方法一: 导管断裂处距离外出口大于2cm时,可以采用腹透管修补包,使用医用的硅胶连接导管。(引自Kumari Usha, et al. Repair of chronic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 Vol. 18, pp 419-423)示意图如下:

修补后实际的效果见下图:(引自Mercedes Moreiras-Plazaa, Raquel Blanco-García,et al. Repairing and recovering broken peritoneal catheters.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

方法二. 导管断裂处距离外出口小于2cm时,可以采用隧道内连接修复。连接使用的是无帽、两端对称的倒棘状钛接头。如下图(引自Jorge Roman And Alexandro R.Gonzalez. Tenckhoff catheter repair by the splicing technique.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

Effect of Lowering the Dialysate Temperature in Chronic Hemodialy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对低温透析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供了低温透析疗效的循证医学依据。
病史概述:
患者,男,27 岁,主因「发现血尿、蛋白尿 4 年,乏力、纳差 1 月」入院。入院后经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CKD5 期(尿毒症期)」。经患者同意,于局麻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右侧正中旁线切口,Tenckhoff 双 cuff 直管),术后第 2 天起行腹膜透析治疗,单次入液量从 700 ml 逐渐增加至 1500 ml,出液顺畅。第 12 天出现出液不畅,负超滤明显,体位调整无好转,腹平片显示导管腹内段向右上腹漂移,通过多站立、行走、灌肠处理无效,应用胃镜活检钳腹透导管复位术亦失败,考虑大网膜包裹。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腹透管被大网膜包裹该如何处理?
处理经过:
1. 患者自费,外科腹腔镜网膜切除及导管复位术需特殊设备、费用高,不考虑采用。
2. 手术切开法:将包裹网膜剥离、部分切除及导管复位。简单过程:局麻下,以前次切口下端为起点纵形切口3cm,自腹膜切口,手指向上探到腹透管,将其勾出,可见导管被大网膜紧密包裹。小心将导管腹内段拉出切口,剥离网膜,游离导管。将网膜作部分切除,注意不可过度牵拉网膜,结扎紧密,减轻疼痛及避免出血。将导管腹内段管腔内冲洗干净后,用卵圆钳(或长止血钳)夹住导管末端,把导管重新置入到盆腔内。缝合腹膜及腹壁各层。
最后结果:大网膜包裹解除,导管复位,腹透可以顺利进行。之后随访半年,导管功能良好。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此方法简单、快捷,无需重新置管。导管隧道及腹外段均未触及,切口不会有污染机会,导管亦无损伤。
Usefulness of an Upright T-Wave in Lead aVR for Predicting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Potential Tool for Screening High-Risk Hemodialysis Patients.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在普通人群和有心血管史的患者中,肢导联aVR直立T波与心血管死亡有相关性。血透人群是否也是如此呢?
患者,男,67 岁,主因「规律腹透治疗 3 年,腹痛、腹水浑浊 1 天」入院, 入院后完善检查,腹水常规示白细胞 4185×106/L,多核细胞占 90%,诊断「腹透相关性腹膜炎」。
来院当天送检腹水培养标本后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头孢拉啶 1.0g 加入首袋腹透液,之后每袋加入 0.25g;头孢他啶 1.0g 加入每日夜间留腹的腹透液。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腹透引流液转清。
第 4 天腹水常规:白细胞 30×106/L,多核细胞占 68%;腹水培养:溶血性葡萄球菌生长;药敏试验: 一代头孢菌素耐药,万古霉素敏感。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调整抗感染方案?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头孢拉定治疗有效并继续使用,还是根据药敏结果改用万古霉素?
处理经过:
尽管药敏结果提示致病菌对一代头孢菌素耐药,但该患者临床表现及腹水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考虑头孢拉啶治疗「有效」,故停用头孢他啶,继续使用头孢拉定腹腔用药。
然而,患者于第 6 天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腹水浑浊,腹水常规示白细胞 677×106/L,多核细胞占 80%。考虑病情反复可能由致病菌耐药或继发真菌感染引起,当日重新留取腹水培养标本,停用头孢拉定,改用万古霉素(1.0 g 加入夜间留腹的腹透液中,每 5 天用药一次)联合氟康唑(50 mg qd 口服)治疗。之后患者腹透引流液再次转清,腹水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第 10 天第二次腹水培养仍示溶血性葡萄球菌生长,药敏结果与第一次相同。予停用氟康唑,万古霉素按原方案继续用药。
最后结果:患者于第 6、11、16、21、26 天使用万古霉素腹腔用药共五次, 症状未再反复,腹透引流液白细胞计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疗程结束后出院, 随访至今两月余未再出现腹水感染。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对于耐一代头孢菌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引起的腹透相关腹膜炎,即使治疗初期使用一代头孢菌素获得了临床症状和指标的改善,仍应根据药敏结果予以停用,改用其他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注:目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仍是腹膜炎常见致病菌之一。传统概念认为其对一代头孢菌素敏感,而文献报道实际耐药比例可高达 50%。但为避免耐万古霉素菌株的产生,许多中心仍首选一代头孢菌素作为腹膜炎经验性治疗方案中覆盖革兰阳性菌的药物。
以往观点认为,对于 CoNS 导致的腹膜炎,如药敏结果显示一代头孢菌素「耐药」但实际用药获得临床缓解,可继续使用而不必改用其他抗生素。但近来有研究显示,这可能使发生复发性腹膜炎的风险大大增加;如根据药敏结果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则可降低此类风险。使用一代头孢菌素所获得的临床症状、指标改善等假象,源于腹腔内极高的药物浓度暂时性地抑制了致病菌;而药敏试验的结果则基于静脉使用一代头孢菌素所获得的血药浓度,其远低于腹透液中的药物浓度,能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对致病菌的作用。本病例则显示,对耐一代头孢菌素的 CoNS 相关腹膜炎继续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导致疗程结束前即发生病情反复。)
作者:严 豪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
The Choice of Hemodialysis Membrane Affects Bisphenol A Levels in Blood
摄入体内的BPA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美国FDA有专项工作组定期回顾BPA的研究结果并相应制定对食品容器中BPA成分的要求。血透患者会因透析治疗而增加接触BPA的几率吗?
作者:林爱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
病史概述:
患者,女,50岁,因慢性肾衰竭伴急性左心衰来院就诊。查血肌酐1200μmol/L,血HCO3-15.6mmol/L,血Hb48g/L,血白蛋白25.6g/L。尿量1500ml,残肾Kt/V1.44。当时患者自负盈亏,承包外贸服装的加工,没有医疗保险,所需的费用均为自费。由于费用比较拮据,因此透析开始时机较晚。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保证透析过程中的充分性和处方调整?
处理经过:
鉴于患者透析费用紧张,但求生欲望强烈,思路清晰,动手操作能力强,因此选择腹膜透析作为治疗方案,于1995年6月行腹膜透析。在纠正急性左心衰后,针对患者有残余肾功能,给予每天6L的低剂量低糖浓度透析液,(1.5%PD2,每天3次,每次2L,每天超滤0ml左右),同时饮食指导, 限制液体和盐的摄入。透析稳定后复查Kt/V 1.79,Ccr 50.61 L/W/1.73m2,残肾GFR 1.4ml/min,nPCR 0.83g/kg/1.73m2。
每年复查根据残余肾功能和摄入液体量调整透析液浓度和超滤量以保证清除足够多的水分,同时通过系统培训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隐患和纠正相关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患者体重一直稳定在54-57kg左右,残肾功能保存良好,透析后十年仍保存有800ml的尿量,残肾GFR1.19ml/min。该患者不仅病情得以控制,而且恢复了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在没有医保的情况下,自己办厂,每天工作十余小时,解决了巨额医疗费用,也带动了身边的患者,显示其良好的生活质量。
最后结果:
目前已透析17年,享受小城镇医保,透析剂量在每天8升。17年中仅住院一次。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生病志坚,自主创业,拯救自己。良好的残肾功能使患者能够采用较低的透析剂量节约透析费用渡过难关。
Kt/V(and especially its modifications) remains a useful measure of hemodialysis dose
美国的John T.Daugirdas教授是Kt/V简化对数公式的研发者,也是2015版KDOQI血透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工作组的主席。Kt/V参数仍是血透剂量评估的基础指标,同时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病史概述:
患者,男性,78 岁,确诊肾病综合征3 个月,肾活检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既往史:
高血压、冠心病史。
辅助检查:
其全身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查血白蛋白19g/L,尿蛋白定量20g/d,血肌酐198μmol/L。
因高龄,既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史,正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风险可能较高。经沟通后家属也表示不愿接受此类药物治疗。但单纯对症扩容利尿疗效不佳(白蛋白20g 或血浆200ml,速尿最大量300mg/d 持续泵点,多巴胺1-2mg/kg/min),尿量仅为200~400ml。考虑存在“利尿剂抵抗”。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肾病综合征的辅助治疗。
处理经过: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时可出现利尿剂抵抗,此时可考虑体外超滤技术。结合此患者高龄、合并症多,更适合选择腹膜透析,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开始透析治疗。透析处方为:DAPD,2.5% 腹透液2L×3 袋/ 日,同时继续给予利尿剂治疗。腹透每日超滤1000~1500ml,尿量仍为200~400ml。
最后结果:患者水肿逐渐消退,两个月后尿量较前无变化,复查尿蛋白定量减少至2.3g/d。半年后患者体表不肿,胸腹腔积液消失,尿蛋白定量2~3g/d,血白蛋白上升至34.5g/dL。血肌酐波动于200~300μmol/l,尿量300~400ml,透析处方同前,每日超滤量约600ml。
经验或教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或因特殊情况不能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腹膜透析可能清除了潜在的“致血管通透因子”,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不失为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