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性腹膜硬化(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是长期腹膜透析可能发生的、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肠梗阻和营养不良的高发病率相关联。已报道,EPS的死亡率大约50%。
ISPD设立本意见书的目的在于:1、回顾已有的关于EPS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信息;2、确定是否有EPS发生的预测因子,用于指导决定停止PD 并转为HD;3、达成关于合适的PD时程的一致意见以提供给肾病学家和患者。为将本意见书更好的传递到中国医生的面前,我们有幸邀请了本指南的中文翻译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指南中的主要章节结合其临床经验进行重点解读,以期能够解决大家所关心的一些临床问题, 进一步改善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赵慧萍
病史:
老年患者,男性,73岁,身高175cm,体重71kg,因“维持性腹膜透析近5年,发现无名动脉瘤4年余”于2013-12-19日收住血管外科。
5年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处方:每日4次DIPD,1.5%腹透液2000ml*4,3-3.5h/次,总存腹时间14小时,超滤量700-900ml,尿量800-900ml,患者无水肿或偶有轻度水肿,Hb110-120g/L、ALB36-42g/L,Kt/V 1.9-2.2/周,腹透情况稳定。
4年余前查体发现右锁骨下搏动性包块,行大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无名动脉呈瘤样变。因瘤体较小,暂予以控制血压、保守观察治疗。后患者定期于血管外科门诊复查。
1月前复查大动脉CTA提示:无名动脉瘤,无名动脉至锁骨下动脉近端管腔膨大,管腔内可见附壁血栓,最大直径约75mm。患者无发热、胸痛。
既往史:
高血压病20余年,口服药物控制可。查体:右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直径约3cm,无明显压痛,听诊未及杂音。
12月24日局麻下行应用碘克沙醇(威视派克)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
12月26日再次应用造影剂(碘克沙醇)行全麻下造影术,分别经右肱动脉及右颈动脉穿刺,于锁骨下动脉瘤处放置支架,并于瘤腔放置弹簧栓子,于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放置封堵器。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返回外科监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患者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及治疗,造影剂可能对残肾造成损伤,如何调整透析方案促进造影剂清除、保护残肾?
处理经过:
12月24日第一次造影术后即开始行腹透机IPD治疗,加强造影剂清除,1.5%腹透液10L、2.5%腹透液5L,每周期存腹1600ml,总治疗时间24小时,总超滤1200ml,尿量600ml。12月25日再次行腹透机治疗,予1.5%腹透液5L、2.5%腹透液5L,每周期存腹1600ml,总治疗时间16小时,超滤1200ml,尿量600ml。
12月26日第二次造影检查后继续给予腹透机治疗,加强造影剂清除,1.5%腹透液5L、2.5%腹透液5L,总治疗时间24小时,每周期存腹1600ml,总治疗时间24小时,超滤1800ml,尿量510ml,入液量2600ml。同时治疗上予以预防感染,抑酸,补液、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
12月27日,患者脱机拔管,返回普通病房,继续腹透机治疗2天后转为手工腹透,恢复术前腹透方案。尿量恢复至600-800ml。
最后结果:
入院14天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继续原有腹透方案。出院后患者尿量恢复至850-1000ml,目前随访6个月,腹透方案仍为每日4次DIPD治疗,1.5%腹透液*4,总存腹时间14小时,超滤量800-1000ml,贫血纠正、营养状态良好,Kt/V 2.0/周。
一句话点评(经验或教训):
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常伴发心血管系统疾病,需要应用造影剂协助诊治。为避免造影剂对残肾造成损伤,可与血管外科医生商讨治疗方案,尽量选用等渗性造影剂,在应用造影剂前后应积极水化,避免血容量不足,应用腹膜透析机进行大剂量腹透治疗,促进造影剂的清除,保证液体出入量平衡,从而保护残肾功能。
作者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严豪
病史:
患者,男,67岁。2008年起出现活动后气促,外院诊断“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予氯沙坦、地高辛、比索洛尔、呋塞米、安体舒通等药物治疗,但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于2010年起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011年1月患者因“头晕、黑曚、无法平卧”收住我院心内科病房,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R-R长间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NYHA III级”,故植入三腔转复除颤器(CRT-D)。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反复多次住院,心内科强化强心、利尿治疗未能有效改善心衰,同时肾功能不全逐步进展。2013年5月患者心衰症状持续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肾脏科病房。
体格检查:
神清,45°卧位,气促,周身重度浮肿,血压122/76mmHg,心律84次/分,颈静脉怒张,两肺散在细湿罗音,腹隆,移动性浊音(+)。
辅助检查:
Scr 274 umol/L,eGFR 24 ml/min/1.73m2;Hb 127 g/L;BNP 3760 pg/mL;心电图示“房颤,起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彩超示“起搏器安置术后,全新增大把左室壁收缩明显减弱,射血分数36%,中度主动脉瓣反流,乳头肌功能不全伴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患者存在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不佳,但患者及家属期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处理经过:
患者为心肾综合征2型,虽未进入尿毒症阶段但容量负荷问题突出,药物及CRT-D治疗反应差,故拟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减轻容量负荷以改善心衰症状;同时患者心脏泵功能衰竭、心肌储备能力极弱,如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故决定行腹膜透析治疗。
患者入院后严格限制水盐摄入,在强心治疗基础上连续两天予人体白蛋白10g及呋塞米400 mg静脉滴注,尿量由600 ml/天增至3000 ml/天,可耐受30°卧位,遂于入院后第三天局部麻醉下以外科切开法植入腹透管,术顺,术中引流腹腔积液1200 ml。术后次日起予APD治疗(1.5% PD2 5L*1袋/天,每次注入1200 ml腹透液,每个循环留腹2小时,共4个循环),每日超滤量1200-1800 ml、尿量800-1200 ml,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水肿减轻,夜间可耐受15°卧位,无腹透液渗漏等并发症,手术伤口愈合良好。一周后患者改行DAPD治疗(1.5% PD2 2L*1袋+2.5% PD2 2L*2袋/天,每次留腹4.5小时),每日超滤量1000-1200 ml、尿量500-800ml,症状稳定后出院继续随访治疗。
最后结果:
出院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得以控制,未再因心衰入院,液体出入量基本平衡,评估溶质清除充分性达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4年4月患者因下肢深静脉栓塞合并肺动脉栓塞死亡。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
对于心脏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临床呈现顽固性充血性心衰,药物甚至CRT-D治疗反应差的患者,即使其预期寿命较短,仍可利用腹膜透析持续超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有效减轻容量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事件的发生。该作用亦获得近期国外文献报道的支持。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赵慧萍
病史:
82岁女性患者,身高156cm,体重58kg,因“血肌酐升高20年、维持性腹膜透析3年、胸痛1天”收入院。3年前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
透析处方:每日4次CAPD,1.5%腹透液2000ml*1,2.5%腹透液2000ml*3,无尿,超滤量1000ml,Hb、Alb正常,Kt/V 2.0/周。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觉胸痛,初时为持续性隐痛,后进行性加重,伴胸闷气喘、心悸、出汗,休息0.5-1小时后稍缓解,急诊来院。查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心功能III级(Killip分级)”收住心内监护病房。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30余年,应用胰岛素治疗10年,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控制在125/75mmHg。查体:脉搏103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3/72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面色萎黄,平车推入病房,端坐位。口唇紫绀,双肺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PD患者急性心梗时治疗方案如何调整?监护病房每日定时探视,其余时间家属无法进入,监护室护士不会腹透操作,如何调整处方?
处理经过:
Current Awareness PD推荐
推荐四:腹膜炎的高发生率会影响到CAPD患者的预后吗?来自台湾的研究指出,高腹膜炎发生率(HPR)是PD技术失败、患者死亡率和PD退出的显著预测因素。(11月17日更新)
Current Awareness CRRT推荐
推荐一:粘菌素是由于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禁用近30年。CRRT通过持续滤过以及强大的膜内吸附,对抗粘菌素的蓄积。ICU在CRRT使用过程中应该如何剂量调整,保证其药物有效性而又不增加其毒性作用,是ICU实际临床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1月17日更新)
作者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 张敏敏
病史:
65岁男性患者,主因“维持性腹膜透析2年余,超滤量减少2月”入院。
平时腹膜透析处方为CAPD(1.5% PD4×3袋/日),每日超滤量-100ml—100ml,尿量正常,腹膜转运特性为LA。患者近2月来负超滤明显增加,腹透方案未改变,超滤量达-1100ml。腹部X线显示腹透导管移位,嘱患者限制水盐摄入,同时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透导管复位术。术后继续予每日CAPD(1.5% PD4×3袋/日)腹透方案治疗,腹透液冲管无明显负超滤现象。但如2L腹透液存腹超2小时,负超会达1000ml。腹部X线可见腹透导管位置良好,超声结果示未见明显胸水、腹水。
处理经过:
患者腹透管位置良好,超声未见胸腹水,且没有胸腹瘘等问题,那么该患者的腹透负超滤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负超的液体去了哪里?行后腹膜MRI结果示左侧后腹膜及皮下渗液。明确原因后,考虑该患者尿量基本正常,予以暂停2周腹透,而后给予调整腹透处方为IPD(1.5% PD4,1L ×6次/日,每次留腹2小时)治疗2周,再次复查后腹膜MRI未见渗漏。
最后结果:4周后,重新调整腹透处方为CAPD(1.5% PD4×3袋/日),每天超滤量100-300ml,尿量约1000ml,随访2年,一般情况可,可正常透析。
经验或教训:对于不明原因的负超滤腹透患者,除了常见的机械并发症外,还需要积极寻找其他因素,包括本案中出现的后腹膜渗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