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推荐内容:
◆ Current Awareness-PD
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哪些影响?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显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从出院到居家治疗过渡阶段的生活质量。(4月4日更新)
◆ Asia-Pacific Chapter Newsletter 2014年春季刊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重在预防。2011版《ISPD关于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风险的意见书》汇集了该领域专家的意见,并结合现有证据,旨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腹膜透析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我们有幸邀请了本指南的中文翻译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指南中的主要章节结合其临床经验进行重点解读,以期能够解决大家所关心的一些临床问题, 进一步改善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本文是加拿大肾脏病学会(CSN)工作组关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简报,旨在更新1999年发布的指南。本期指南论述了如何使用降压药和利尿剂来保护RRF?对于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小分子溶质清除率如何影响PD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如何系统性诊疗PD患者液体量过多?同时,本期指南还将解读P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高血糖治疗等问题。
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发症。在PD患者中,感染相关的死亡中大约18%与腹膜炎相关。此外,严重而持久的腹膜炎会导致腹膜衰竭,腹膜炎可 能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本建议主要对腹膜炎发生率、出口和隧道感染、腹膜炎的初始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4月推荐内容:
◆ Current Awareness-PD
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哪些影响?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显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从出院到居家治疗过渡阶段的生活质量。(4月4日更新)
◆ Asia-Pacific Chapter Newsletter 2014年春季刊
2月Current Awareness推荐内容汇总如下:
推荐一:2次/周的血液透析频率是否能够达到充分透析?来自国内的DOPPS研究显示,2次/周和3次/周的HD患者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并无差异。(已更新)
推荐二:腹膜透析的开始时机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呢?加拿大学者的研究发现,当前患者开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的GFR值越来越高,较早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死亡率并没有增加。(已更新)
推荐三:腹膜透析患者是否需要更为严格的水盐限制呢?来自英国的经验提示,更加严格的水盐控制能给腹膜透析患者带来更多的额外获益。(已更新)
推荐四:HD起始的PD治疗是否会影响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总结加拿大的患者资料后(n=940,4)发现,选择HD作为起始替代治疗后再过渡至PD治疗者,有着更高的PD技术失败风险和死亡风险。(已更新)
医院/科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
作者:张蓓茹
病史:69岁,男性患者,以“发现肾功能异常4年半,发热伴腹痛3天”为主诉入院。4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40天前曾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而入院治疗,当时两次行腹水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腹水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为300×106/L中性粒细胞占60-70%),给予头孢替唑钠1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2L腹透液,每天一次留腹治疗,曾出现腹透症状有所缓解。治疗5天后复查腹水常规仍示感染 (白细胞为330×106/L,中性粒细胞占70%),考虑治疗无效,故停用第一代及三代头孢菌素,改为万古霉素抗菌治疗(1g/2L腹透液,每3天一次),腹膜炎症状缓解,腹水常规提示正常出院。嘱患者继续按目前方案治疗,但万古霉素总疗程10天后患者自行停药(约25天前)。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腹痛入院。
二次入院后的检查和处理:入院后完善腹水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白细胞为590×106/L,中性粒细胞占70%),先后三次行腹水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 讨论问题:反复培养阴性,迁延不愈的腹腔感染如何处理?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腹膜炎进一步的诊治
处理经过:入院后完善腹水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先后三次行腹水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给予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5天无效,考虑为难治性腹膜炎而拔除腹膜透析导管,同时继续静脉给予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抗炎治疗。但拔除导管后患者发热及腹痛症状仍无缓解,在入院第10天腹水结核菌培养提示阳性,又再次行腹水结核菌涂片找到抗酸杆菌,2次腹水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查提示阳性,请结核病院会诊,不除外结核性腹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最后结果:经抗结核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症状逐渐缓解,腹水逐渐消失。
经验或教训:
本例提示:1)对于多次常规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有效,但症状迁延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要注意除外结核性腹膜炎。2)结核性腹膜炎如果合并细菌感染,腹水常规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增加了疾病的诊断难度。
类似文献分享:
72岁女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痛、腹胀”的病例报告
在对本期经典病例深度讨论后,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个相似的病例进一步学习。这是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来自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肾脏病学系的一篇病例报告。
• 病史:72岁女性患者,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治疗18月。因恶心、呕吐、腹痛入院。 6周前入院时发现透析管堵塞,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接下来的几周,消化道症状加重,体重明显下降。17天前患者于门诊行腹膜透析导管移除术并建立动静脉内瘘。
• 体检:血压145/66mmHg,体温37.6度,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正常。嗜睡,回答切题但反应较慢,胸骨左缘舒张期杂音。腹胀,无压痛,未触及肿块。中心静脉插管周围干燥,无红肿、渗出,余检查均正常。
• 最后诊断: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骨髓炎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介绍了美国学者的观点,讨论了开展“紧急起始PD”面临的障碍和需解决的关键因素;第二篇是来自英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腹壁疝修补术是否会影响到PD的技术生存率;第三篇报道了使用新型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设备结合标准的教程,能使患者的培训更加有效;第四篇在巴西的PD患者中,比较了两种不同手卫生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一:开展紧急PD的障碍在哪里?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
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 A chance for a new beginning Why and what?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为荟萃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腹透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存活情况;第二篇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抗菌蜂蜜在预防PD相关感染中的作用;第三篇是美国的单中心经验,指出种族及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到PD患者的技术生存率;第四篇来自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探讨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推荐一:技术成功率是否与腹透管种类相关?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type on complication rate and catheter survival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介绍了导管预先埋置的手术方法及其导管功能;第二篇介绍了印度的PD远程监控系统,对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PD患者随访提供了经验;第三篇回顾性分析了西班牙肾移植患者10年的随访资料,显示出移植前的透析方式能够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第四篇推荐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研究,发现初次PD导管植入时行网膜折叠能降低漂管发生率、提高技术生存率。
推荐一:腹膜透析开始前预先埋置导管如何操作?效果如何?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embedment: surgical considerations, expec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研究背景和目的:
Current Awareness本期重点推荐4篇文章。第一篇是一项多中心的RCT研究,分析了低糖透析液对糖尿病PD患者的影响;第二篇介绍了来自英国的一篇综述,剖析了PD在当前RRT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篇是对以色列的37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观察PD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效果;第四篇是一项多中心的观察期长达8年的研究,比较了系统性炎症和腹腔局部炎症对PD患者预后的影响。
推荐一:低糖腹透方案对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究竟怎样?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Glucose-Sparing Peritoneal Dialysis in Diabetic Patients
研究背景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