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Otc-2015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十九期经典病例:PD患者腹透导管功能异常如何解决?

病史概述: 

 

患者,女,40岁。因“维持性腹透一月,腹透液进出不畅6天”入院。 2014.2.18因“尿毒症”行腹腔镜下腹透管置入术,术后两周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

 

一月后出现引流不畅,无腹痛,腹透液中可见大量絮状物及蛋白块,遂来腹透门诊,行腹部平片未见导管移位,腹透液常规检查无异常,给予尿激酶及肝素交替封管后进出水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

 

于2010年发现高血压,目前血压控制尚可。未提供糖尿病史。1999年曾行剖腹产手术。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5.27*109/L,血红蛋白97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7%。

2)肾功电解质:尿素氮34.9mmol/L,肌酐998umol/L,尿酸651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9mmol/L,血钙1.82mmol/L,血磷2.44mmol/L,血钾5.2mmol/L。

3)肝功:总蛋白75.8g/L,白蛋白43.9g/L。

4)甲状旁腺素516.80ng/L。

5)糖化血红蛋白5.2%。

6)腹透液检查示:透出液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0.03g/L,中性粒细胞8%。

7)腹透液培养阴性。

8)腹部平片:腹透管位于盆腔右侧内(约耻骨联合上缘水平)。

 

 

目前诊断:

 

慢性肾炎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期 维持性腹膜透析 腹透管功能不良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患者腹透导管功能不良。

 

处理经过:

 

完善术前评估,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透管探查术,发现腹透导管卷曲段位耻骨联合水平,被大网膜包裹,遂行腹透导管松解再通术,并行网膜悬吊术。

 

 

最后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透析液进出通畅,腹水常规检查正常。

 


一句话点评:

 

腔镜手术不能绝对保证腹透管的功能,但能明确导管失功原因,另网膜悬吊术可能有利于改善大网膜偏低带来的导管失功风险。

置顶评论
田娜博士:这是一个典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病例,透析液进出不畅的常见原因有1、功能性引流不畅(常见于早期,可能与肠道胀气或激惹有关,经活动、通便、灌肠等处理后多可缓解);2、透析导管移位;3、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堵塞;4、皮下隧道内腹透管扭曲或打折;5、腹壁过于松弛。
发表于 2015-10-10
田娜博士:补充:原因6、大网膜包裹或堵塞
发表于 2015-10-10
田娜博士:从提供的病例资料来看,该患者术后2周开始进行已经正常进行了1月的腹透治疗,透析液是清亮无混浊的,但可以看到大量蛋白凝块。腹部平片显示导管位置是正常的,透析管尖端位于盆腔底部,而且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卷曲管。根据上述依据可以排除功能性引流不畅和导管移位,可以确定存在纤维蛋白堵塞的因素,不能排除大网膜包裹和皮下隧道腹透管的扭曲。
发表于 2015-10-10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Sep-2015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十八期经典病例:PD患者血性腹水的原因及处理

病史概述:

 

患者,女性,34岁,2001年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未行肾穿刺活检,也未系统诊治,2010年血肌酐开始升高,2013年2月患者出现腹胀、尿少,肌酐升高达尿毒症期,再次入院治疗。

 

入院时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皮肤瘀斑,化验检查血常规三系减少,血小板在20-50×109之间,补体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g,考虑存在狼疮活动,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同时给予丙球输注,控制血压。

 

纠正贫血治疗后症状好转,尿量在1000-1500ml/d,血小板升至80-100×109之间,肌酐在700-800µmol/L之间。

 

患者病情稳定后于2013年2月20日全麻腹腔镜下行腹透置管术,为防止漂管,在腹膜切口下方约3cm处以穿刺针带线穿入腹腔,直视下包绕并固定透析管贴紧腹壁,并由另一侧穿出,打结固定腹透管。

 

术后10天开始腹膜透析,透析方式为CAPD(1.5%PD4,每次2L,每天3次),腹透超滤100-200ml/日,但腹透液呈血性,患者无腹痛及发热等。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患者血性腹水的原因及处理。

 

处理经过: 

 

分析患者血性腹水的原因:

1、患者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腹透置管术,同时在腹壁固定腹透管,患者血性腹透液可能与手术创伤有关。

2、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性腹水。

3、患者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服用激素,故感染的风险较大,尤其可能存在真菌等感染致血性腹水。

 

处理:

1、继续CAPD治疗,但每次换液时先放入1L 腹透液冲腹,剩余1L腹透液留腹。

2、行血凝常规检查,监测血小板,间断给予血小板输注(共输注20u)。

3、行腹水常规及腹水培养检查,化验结果正常,排除腹腔感染。经过上述治疗,患者血性腹透液由深变浅,治疗7天后,患者腹透液转清,出血停止。

 

最后结果: 

患者目前继续CAPD治疗,目前1.5%PD4 2L×3次,2.5%PD4×1次夜间留腹,超滤400-500ml,/天,尿量400-500ml/天,Kt/V达标,未在出现血性腹水。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

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腹透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伤口恢复较慢,感染的发生率亦高于其他患者,故需加强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如果病情允许,置管后适当延缓透析时间。

置顶评论
alberttao:1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结核抗体、肿瘤系列,腹水常规、生化、找脱落细胞、抗酸杆菌、培养,及腹部CT。 2.需注意是否是月经期或有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3.也需考虑手术过程损伤血管可能。 4.每日冲一袋透析液,一方面保持管路通畅,另一方面观察有无出血或渗漏情况。必要时再次腹腔镜探查出血点。
发表于 2015-09-10
yixima:此例患者也就是在术后10天开始透析,不知道手术后的过渡期内是否进行了腹腔冲洗,冲洗液是什么颜色?如果10天的冲洗都正常,正常开始透析后出现血性,应该排除手术相关问题。狼疮患者的血管炎症、三系细胞降低等因素都需考虑。如果术后的窗口期没有冲洗,开始透析后出现血性透析液,不排除是手术时腹腔渗漏所致的陈旧性出血,连续冲洗后一般都会逐渐变浅,直至完全正常。
发表于 2015-09-05
yixima:此例患者也就是在术后10天开始透析,不知道手术后的过渡期内是否进行了腹腔冲洗,冲洗液是什么颜色?如果10天的冲洗都正常,正常开始透析后出现血性,应该排除手术相关问题。狼疮患者的血管炎症、三系细胞降低等因素都需考虑。如果术后的窗口期没有冲洗,开始透析后出现血性透析液,不排除是手术时腹腔渗漏所致的陈旧性出血,连续冲洗后一般都会逐渐变浅,直至完全正常。
发表于 2015-09-05
田娜博士:同意。术后即使不立即透析,也应该每日冲一袋透析液,一方面保持管路通畅,另一方面观察有无出血或渗漏情况。
发表于 2015-09-06
田娜博士:就该病例来说,不能排除原因1、2、4。患者原发病SLE前期有狼疮活动但经过强化冲击治疗后,血小板明显回升,提示狼疮活动明显控制,故因血管炎所致出血可能性小;患者无腹痛及透析液混浊、发热,腹膜炎的可能行不大,但肯定还是要做腹透液的常规看细胞数的。如果不是处于月经期,也可以排除原因4。剩下的2个原因都属于外科源性损伤所致,通过多次冲管、局部肝素封管预防堵管,大多数人都可以自止。如出血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只能切口直视下止血了。
发表于 2015-09-06
田娜博士:血性腹透液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见的原因有:(1)活动牵拉损伤肌层或腹膜上的毛细血管;(2)手术过程中止血不扎实;(3)因自身疾病或药物因素导致全身凝血异常;(4)女性月经期影响或子宫内膜异位症;(5)合并感染。
发表于 2015-09-06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Aug-2015
Current Awareness PD推荐
Predicting one-year mortality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hina Peritoneal Dialysis Registry
 
Current Awareness HD推荐

Dose-Finding Study of Rivaroxaba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利伐沙班应用于血透患者的剂量研究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十七期经典病例:PD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如何调整透析方案?

病史概述: 

 

患者,女性,69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0年,间断右上腹痛1周”入院。患者10年前诊断为“糖尿病”,现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肌酐增高,之后复查肌酐水平逐渐增高。

 

2012年9月复查肾功进展至尿毒症期开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规律腹透治疗。2013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为间断性绞痛,反复发作,持续近1周,腹部B超示:胆囊炎,胆结石。给予抗感染、解痉治疗后疗效欠佳,故决定外科手术治疗。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PD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如何调整腹透方案?

 

处理经过: 

1.术前病情评估:患者Kt/v为1.81/w、Ccr54.03/w/1.73m2、RRF2.24ml/min,尿量800-1000ml/d,超滤为150-200ml/d。

 

2.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为防止腹腔感染,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复达欣1.0静点,考虑尿量尚可,有残肾功能,故未行血透过渡,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一天未行腹透治疗。

 

3.术后第二天,先给予患者1.5% PD4 500ml/次×4次冲腹,观察引流液无血性腹水,伤口无渗血及渗液后,然后制订透析处方:1.5%PD4 500ml,Q4h×4次,卧位透析,夜间干腹,每天观察患者手术伤口及透出液情况,患者无腹痛等不适症状。

 

4.经上述方案治疗3天,患者病情稳定,腹透液存腹量增加至800ml,Q4h×4次,卧位透析,夜间干腹。

 

5.术后1周,腹透液存腹量增至1000ml,透析方式不变,术后2周外科评估病情,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故将患者腹透方案恢复为手术前方式:CAPD,1.5%PD4 2000ml/次×3。

 

最后结果:

患者目前继续CAPD治疗,病情稳定。

 

一句话点评 (经验或教训):

本例患者虽然进行了外科手术,但避免了血透过渡治疗,通过调整腹透方案使患者度过了术后恢复期,患者手术成功需要注意:

 

首先是要有残肾功能,尿量尚可,可以短期暂停透析。

 

第二,手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并与手术医生密切沟通,选择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同时注意保护腹透管。

 

第三,术后透析方案调整需密切监测,避免并发症发生。

 

置顶评论
田娜博士: 各位同道大家好,本期我们分享的病例是有关长期腹膜透析的患者合并急腹症后,围手术期的腹膜透析方案如何调整。本例患者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择期手术,并未合并胆道梗阻、化脓及弥漫性腹膜炎,请大家围绕1、手术前的评估;2、术后是否需要临时血透过渡;3、如果继续行PD,如何调整透析剂量、留腹时间、超滤量及何时可以恢复原方案,等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也欢迎各位医生分享自己遇到的类似的病例,谢谢!
发表于 2015-08-04
qiang_med:早年此类患者只有血透过渡。近年随着腹透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借力APD,更多的医生推荐选择术后较小留腹剂量APD(如作者所述)进行平稳过渡(减少临时插管对患者带来的感染风险以及残肾丢失的风险)。
发表于 2015-08-21
qiang_med:早年此类患者只有血透过渡。近年随着腹透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借力APD,更多的医生推荐选择术后较小留腹剂量APD(如作者所述)进行平稳过渡(减少临时插管对患者带来的感染风险以及残肾丢失的风险)。
发表于 2015-08-21
田娜博士:是的,遇到尿毒症病人合并急腹症,我们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总是会给病人用血透过渡,一方面可能因为外科大夫和麻醉医生对尿毒症的恐惧,希望肌酐、尿素水平能降得尽可能低(虽然我们反复告诉他们这并没有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肾科医生对腹透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以上的案例处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腹透是围手术期的过渡的优选,只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腹部的损伤情况制定逐渐递增的腹透方案,病人是可以安全、平稳地过渡的。
发表于 2015-08-21
吕晶博士:如果手术不能避免,就面临是否需要血透过渡。有血透过渡2周后改为腹透,3例,并发症少,但残肾不同程度地下降。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不停透,术后给予每次灌500ml,保留1号,10-12次,出现漏液。腹腔镜术后,需要停透1-2周,而且1例出现脐疝,1例漏液
发表于 2015-08-07
吕晶博士:如果手术不能避免,就面临是否需要血透过渡。有血透过渡2周后改为腹透,3例,并发症少,但残肾不同程度地下降。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不停透,术后给予每次灌500ml,保留1号,10-12次,出现漏液。腹腔镜术后,需要停透1-2周,而且1例出现脐疝,1例漏液
发表于 2015-08-07
田娜博士:嗯,如果患者病情重或一般情况差我们也会选择血透;否则可以腹透过渡,APD在此时可能会更适合,因为换液次数频繁,家属操作起来会很困难。不过想请问吕主任,每次灌液仅仅500ml,而且患者还常常是卧位,是否出液会有困难?
发表于 2015-08-09
med_figure:如果保守治疗不能解决,必须要手术治疗时,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创伤小,腹腔破坏少,术后恢复好,术中严格操作,应该是可以不停透的;如果必须开腹手术,可以根据术中情况来决定停透时间,术后小剂量,半卧位开始透析,具体停透及替代方案可根据患者情况来调整。个人觉得此病例可以听听肝胆外科医生意见,具体治疗时可以共同决定治疗方案。
发表于 2015-08-06
田娜博士:由此病例联想到关于长期腹透患者并发急腹症时如何诊断的处理。美国渥太华总医院的医生曾发文章(Can J Surg. 1993 Dec;36(6):522-4)总结了7例合并急腹症的MPD病人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穿孔性憩室炎,2例为缺血性结肠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开腹手术,但术后的死亡率极高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急腹症与PD相关腹膜炎常常难以鉴别,所以,治疗时机被延误了2-27天。因而提醒大家在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特别是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合并了急腹症。
发表于 2015-08-05
徐德宇医生:腹透患者需要行腹部手术,我们的做法是围手术期血透过渡。根据手术情况适时恢复腹透。如果患者残余肾功能尚可,期间暂停一段时间透析也可以,或者术后给予小剂量半卧位的PD。
发表于 2015-08-01
徐德宇医生:腹透患者需要行腹部手术,我们的做法是围手术期血透过渡。根据手术情况适时恢复腹透。如果患者残余肾功能尚可,期间暂停一段时间透析也可以,或者术后给予小剂量半卧位的PD。
发表于 2015-08-01
田娜博士:同意xiaospring的观点,围手术期的过渡方案需要先进行术前评估,重点视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而定,若尿量较多(1000ml以上),无毒素蓄积症状,无容量潴留表现,无酸碱及电解质紊乱,暂停3-5天透析是可以的,当然期间必然要谨慎观察上述指标,酌情调整;若残肾功能较差,透析是保障患者安全手术的根本,一种方法是血透,年龄大,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床旁CRRT,一般情况较好者可行隔日HD,但个人认为血透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增加患者痛苦和感染、血栓的风险,抗凝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如果是单纯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完全可以继续行PD过渡,减少每次灌入量(1000-1500ml),CAPD,每日6-8次换液,根据患者症状和化验指标及补液的需要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APD则更方便,减少换液频繁带来的腹膜炎风险。
发表于 2015-08-04
田娜博士:由此病例联想到关于长期腹透患者并发急腹症时如何诊断的处理。美国渥太华总医院的医生曾发文章(Can J Surg. 1993 Dec;36(6):522-4)总结了7例合并急腹症的MPD病人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穿孔性憩室炎,2例为缺血性结肠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开腹手术,但术后的死亡率极高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急腹症与PD相关腹膜炎常常难以鉴别,所以,治疗时机被延误了2-27天。因而提醒大家在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特别是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合并了急腹症。
发表于 2015-08-05
田娜博士:由此病例联想到关于长期腹透患者并发急腹症时如何诊断的处理。美国渥太华总医院的医生曾发文章(Can J Surg. 1993 Dec;36(6):522-4)总结了7例合并急腹症的MPD病人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穿孔性憩室炎,2例为缺血性结肠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开腹手术,但术后的死亡率极高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急腹症与PD相关腹膜炎常常难以鉴别,所以,治疗时机被延误了2-27天。因而提醒大家在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特别是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合并了急腹症。
发表于 2015-08-05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Jul-2015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十六期经典病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应该如何评估?

病史: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双下肢水肿2年,右上肢动静脉内瘘闭塞3月。”收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给予患者利尿剂对症治疗可好转。

 

1年余前发现血肌酐升高,给予患者慢肾衰一体化治疗,患者血肌酐逐渐升高。

 

3月余前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内瘘震颤差,遂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未成功。现为解决长期肾脏替代通路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均控制不佳。

 

1年余前曾患脑梗塞,遗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入院后评价患者双上肢血管条件不适宜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并且患者现仍有尿1500ml/日,故建议行腹膜透析治疗。经过充分的沟通及讲解,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行腹膜透析,故于入院第二日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左侧正中旁线切口,tenchoff双cuff直管)。

 

术后第二日开始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每日交换三次,每次G1.5%1000ml,夜间干腹。初始超滤-1000ml至600ml,超滤不稳定。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糖尿病患者适合腹膜透析吗?会造成血糖波动,营养状况下降吗?持续超滤较少如何处理?

 

处理经过:

1.患者虽然负超滤明显,但患者尿量较多,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明显,故对患者进行水盐控制方面的宣教,时刻检查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在并未增加腹透液的糖浓度的情况下患者体重逐渐下降,由入院时的85kg将至出院时(住院17天)的76kg。出院后由于残肾功能的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减少,随超滤变化调整腹透液糖浓度。

 

2.患者腹透置管术后,腹胀明显,大便秘结,追问病史患者既往即存在便秘情况,初步考虑同患者长期糖尿病造成的肠道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并且手术创伤加重了腹胀便秘的发生,导致引流障碍,故我们给予患者药物通便,鼓励患者多食高纤维食物,尽量增加活动量,按摩腹部,促进排便排气。

 

3.开始行腹膜透析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皮下胰岛素用量,监测患者每日的5段血糖,血糖一直稳定。

 

4.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及腹透液中均会有大量蛋白丢失,血白蛋白指标不易达标,故对于营养的宣教亦十分必要,另外患者一直口服酮酸制剂,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近期白蛋白维持较稳定。

 

最后结果:

患者现已经行腹膜透析近2年,现透析方案为葡萄糖浓度2.5%2000ml*3,葡萄糖浓度1.5%2000ml*2存腹,间断放空(超滤较少时夜间干腹) ,一直未出现各种感染等情况,血压、血色素稳定,营养状况尚良好,体重稳定于72kg左右。

 

作者点评(经验或教训):

1.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各种血管的损伤,造成动脉硬化,静脉纤细,难于建立动静脉内瘘,故行腹膜透析避免了反复住院建立内瘘的麻烦。

 

2. 由于腹透液为含糖液体,长期留腹过程中,会有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身体。有报道显示留腹4-6小时,腹透液中50%-80%的葡萄糖将被吸收。故通常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来抵消葡萄糖的额外吸收。经监测血糖,发现该患者在行腹膜透析后,血糖较前轻度升高,增加少量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后,血糖控制较好。经多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证明患者血糖控制一直较稳定。

 

3. 该患者虽然从尿中及腹透液中丢失蛋白较多,但经过饮食指导加酮酸,白蛋白稳定于36 g/l。

 

4. 该患者腹膜虽然为高平均转运,但是超滤一直不佳,但患者体重一直无明显改变,并且临床上未发现显性水肿。初始进入透析时,患者残肾功能较好,尿量较多,故为给予过多医疗方面的干预,仅是以水盐控制方面的宣教为主,后随着残肾功能及尿量的下降,再行调整腹透液浓度维持体内水平衡。由于刚进入透析时我中心对患者进行水盐控制宣教较好,故患者养成了良好的控水控盐习惯,即便是尿量减少、腹透超滤量不佳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体内水的稳定。

 

置顶评论
吕晶博士:此患者术后超滤为-1000ml,可能的原因:1.腹透管移位,但患者此后超滤增加,可以排除此种情况。2.肠道功能不良,肠道积气积粪,应积极通便灌肠,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腹透管移位。3.漏液,可以渗到皮下,需要先停透,腹带加压,同时加强营养4.腹膜转运功能高,需增加高渗透析液,缩短存腹时间,但可能导致糖代谢紊乱。此患者uf有波动,不符合。5.患者容量不足,同时伴有低血压,脱水表现,补液后超滤增加,尿量也增加,此患者可能存在这种情况。6.纤维蛋白堵塞,可加用肝素钠入腹透液3-5天。7.突然出现负超必须排除腹腔感染,行腹透液常规可以排除。
发表于 2015-07-20
jsw_stone:xiaospring版主好,好久不见依然活跃! 还是按病例的问题分析来逐条回复吧。 1糖尿病患者适合腹透吗?很多回答的这个问题给人的感觉:盲人摸象。为什么呢?“糖尿病患者”---首先你确定是糖尿病肾病么?确定是那种大量漏出尿蛋白、血白蛋白很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么?如果是这种,很不幸,即使N多专家出来讲腹透的优势以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我依然会觉得头痛。蛋白尿、水肿、低白蛋白、血糖,想摆平任何一个方面都十分困难(对的,也许有优秀的中心管理如何好,但我相信再给你第二个高血压或肾炎患者的选择,你肯定会选第二者),但对于腹透医生的确要面对这些挑战,因为必然会有这样的腹透患者,如何去面对和克服?提高管理,创新技术。如果不是上述描述的那种糖尿病患者呢?很幸运,没有严重水肿、没有低白蛋白的烦恼,可以和非糖尿病的腹透患者一样。 2会造成血糖波动么?这个方面来讲对比腹透之前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可以通过增加药物或胰岛素的应用来控制,也需要注意腹透液注入的时间,可以和药物的应用达成一致。比如:餐前打胰岛素--灌腹透液---吃饭。 3 营养状况下降么?这个还需要借鉴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如果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腹透后营养状况可能最好只能保持和透前水平差不多,假使等到残肾没了才会好些(这种情况通常残肾也会下降的更快)。如果没有上述情况(你真的可以偷着开心一阵),白蛋白营养都不是问题。 4持续超滤减少如何处理?按病例描述,波动极大,首先要说不能确定是持续超滤减少,要看一段时间内的每天平均值,刚开始腹透,导管不稳定,出水每天有变化,要拍个片子排除下导管的问题喽。其次每日1500ml的尿量,超滤需要么?即使血透,如果没有严重水肿和心衰,也不需要脱水吧。那好,就这么观察吧。如果真的出现超滤较少的情况,提高高浓度、夜间干腹甚至APD都可以考虑,但注意缩短留腹时间的问题,不能一味以减少毒素清除为代价而缩短时间,需要综合处理容量的问题。 好久不发帖,啰嗦一大阵,回到这个病例,两点追溯: 1“水肿,时轻时重,利尿剂治疗可好转,每日尿量1500ml”---典型的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的糖尿病肾病?好像这个患者情况要好一些哦,疑问一下。 2该患者选择术后立即开始腹透治疗,超滤变化很大?建议如果病情允许,可以不着急马上做,停几天或1-2周,通便、活动、封管,歇一歇,也许就稳定啦。 腹透有点像“中医”----全盘考虑,慢慢调理。 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异议欢迎拍砖。
发表于 2015-07-19
oj2345oj:1.糖尿病病人是很适合做腹膜透析的,当然这个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毕竟有部分糖尿病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特别严重,全身浮肿的这一类,腹膜透析效果不理想;其实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后期血管条件都不好,反而选择腹膜透析,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避免出现相应的心血管事件。 2.腹膜透析,特别是低糖浓度的腹透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是不大的,毕竟是在腹透液和腹膜之间进行交换,不是直接很快的吸收到血液中去,但是如果是某些血糖本身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病人,轻微的血糖变化,可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我指的是一些胰岛素细胞已经衰竭的病人,适当的调整胰岛素用量,还是可以保证腹膜透析的顺利进行的。 3.腹膜透析病人,即使不是糖尿病病人,一般情况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腹透液与腹膜的交换中,透出大量的蛋白,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糖尿病病人,特别是伴随有低白蛋白血症的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肯定更高了,这些病人可以不拘泥于低蛋白饮食,反而可以适当增加蛋白饮食以及加用开同片增强营养,减少腹膜透析引起的蛋白流失。 4.持续超滤减少,一个可以缩短透析液的留腹时间,以及减少夜间留腹时间和增加腹膜透析次数,另一个可以加大腹透液的浓度,当然后者会对腹膜造成损害,一般是建议做一个腹膜平衡试验,了解和评估腹膜的超滤情况,是出于高超还是低潮,以便制定下一步方案。 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刘教授指点。
发表于 2015-07-13
发表观点
重点推荐
Current Awareness-Jun-2015
Current Awareness PD推荐
Association between medical insurance typ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itoneal dialysis
 
Current Awareness HD推荐

Dialysate and Serum Potassium in Hemodialysis.
病例分析:调整透析液钾处方是否能降低猝死风险?

发表观点
病例讨论
第十五期经典病例:残肾功能完全丧失的长程腹透患者,如何调整方案使透析充分?

病史概况:患者,52岁,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腹膜透析7年。

 

起始透析方案:1.5%双联腹膜透析液每日6000ml,每次灌入2000ml,保留6小时,最后一袋存腹过夜。每日尿量1260ml,超滤量720ml。血压125/80mmHg,肾功CRE660umol/L之间,尿素14.6 mmol/L之间,总KT/v 1.87,总Ccr 62.4L/W。PET试验:D/P0.43。

 

透析32月时出现恶心呕吐,尿量降至700 ml,腹透超滤量1000ml,血压120/70mmHg,复查肾功尿素21.3 mmol/L,CRE947 umol/L,血钾5.6mmol/L,总KT/v在1.57,总CCr 38.2L/W,腹透方案调为1.5%双联腹膜透析液8000ml;

 

透析66月时出现食欲不佳,乏力,全天尿量150ml,腹透超滤量1600ml,血压90/60mmHg,复查肾功尿素24.48 mmol/L,CRE1106umol/L,总KT/v1.62,总CCr42L/W,将腹透方案调整为1.5%双联腹膜透析液10000ml,每次灌2000ml,每袋保留4小时,最后一袋过夜。

 

透析74月时再次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全身瘙痒,无尿,全天腹透超滤量1100ml,血压80/50mmHg,双下肢无水肿。复查肾功尿素28.5 mmol/L,CRE1420umol/L,血常规:Hb88g/L,肝功:ALB28g/L,充分性评估:总KT/v1.58,总CCr43L/W。

 

需要解决的问题:残肾功能完全丧失的长程腹透患者,如何调整方案使透析充分?

 

处理过程:

住院期间将透析方案调整为1.5%双联腹膜透析液每日13000ml,白天8000ml,每次灌2000ml,保留4小时,晚上使用APD1.5%腹透液5000ml,每次灌入1000ml,保留1小时,共5个循环。给予输蛋白,脂肪乳,高糖,维生素等保证足够热量,改善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给予静脉铁,将促红素剂量由原来3000u每周2次,调整为1万单位,每周1次。治疗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血压110/60mmHg。充分性评估:总KT/v1.98,总CCr58L/W。

 

复查肾功:尿素19.1 mmol/L,CRE1112umol/L,血常规:Hb92g/L,肝功:ALB33g/L。

 

出院后将腹透方案调整为1.5%双联腹膜透析液10000ml,潮式透析,即每次放液时,在腹腔留300ml,保留时间4小时,最后一袋存腹。患者病情稳定,3月后复查肾功尿素21.8 mmol/L,CRE984umol/L,血常规:Hb109g/L,肝功:ALB39.5g/L,充分性评估:总KT/v1.64,总CCr51.6L/W。腹透超滤量1050ml,无尿。血压90/60mmHg,全身无水肿,精神食欲良好。

 

经验及点评:

长程透析患者,当残肾丧失殆尽时,尤其腹膜低转运患者对溶质清除差,即使使用每日10000ml大剂量透析仍不能达到透析充分时,以往的方法是改为血液透析或血透及腹透联合治疗,本例患者由于腹膜低转运,腹透超滤量大,加之透析不充分,导致食欲下降,营养素摄入不足,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由于低血压,血透风险较大,加之患者经济困难,无法承受CRRT治疗(医保不报销),因此,我们采用了超大腹透剂量,增加对溶质清除,同时给予补液支持,改善营养,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样起到改善透析充分性的效果,使患者症状缓解。

 

出院后,我们采用了潮式透析(Tidal peritoneal dialysis  TPD)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腹腔中保留一定量的腹透液,避免腹腔处于空腹状态,使腹膜对溶质保持持续清除,无形中比CAPD增加了透析总时间。另外,腹腔内存腹液体由2000ml增加至2300ml,增加了腹膜交换面积,因此增加了溶质清除,提高了透析效能。对于长程透析的腹膜低转运患者,大剂量透析仍不能达到透析充分的患者,可以成为一种继联合透析或更改透析方式等方法之外的另外一种选择。

 

但是,这种透析方式可能增加腹腔压力,对于体型小的患者,存在肺部疾病等不适宜。另外,留腹液体量不易控制,必须按患者既往超滤量经验估计,每次放液时应将腹透液放在电子称上及时关闭放液开关。

 

置顶评论
敖翔博士:本文作者最终选择了TPD方式,同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使患者病情好转。目前我们也正在探索TPD在APD中的应用,相对来说操作更加简单,疗效不错,有待更多的病例来获得更多的经验。
发表于 2015-06-26
敖翔博士:再次谈到患者低血压的问题,患者超滤量可,但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均较低,应该考虑胶体渗透压低,可适当补充白蛋白,还应该提高血红蛋白。另外患者乏力、瘙痒明显,有没有继发性甲旁亢问题?同时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还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低血压。
发表于 2015-06-21
44000520:透析66个月后,患者的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进一步减少,应该了解一下患者容量情况,是否应该排除因容量不足导致肾灌注不足使残肾功能减退的情况?
发表于 2015-06-19
敖翔博士:《腹膜透析标准化操作规程》中指出:基础 PET 测定应在腹膜透析开 始 2 ~ 4 周后进行。此后每 6 个月或腹膜炎痊愈后 1 个月或临床出现超滤改变时重复。我中心一般PET检查一般是CAPD后1个月,3个月,以后一般是每半年-1年一次,如果病情发生变化,考虑与腹膜功能有关者均可考虑行PET。
发表于 2015-06-14
hero241:一周加做一次血液透析吧,已经腹膜透析这么长时间了,腹膜通透性也比较差了,残肾的功能也消失殆尽,感觉应该逐渐加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频率也逐渐增加,直至逐渐完全替代腹膜透析。
发表于 2015-06-08
敖翔博士:间断血液透析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同时进行,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可以1-2周1次,甚至更长间歇时间。可以考虑建立长期血管通路,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米多君可用于血液透析中反复发作低血压的患者,可在血液透析前口服。该患者血压低需考虑白蛋白低,相对容量不足,另外需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进一步明确低血压的原因,对症治疗。米多君不是第一选择。
发表于 2015-06-08
左边右边123:目前情况,虽积极透析,患者尿量持续减少,超滤可,但肌酐持续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逐渐出现,可考虑腹膜透析机,必要时可考虑间断血液透析,但患者血压偏低,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米多君情况行血液透析。
发表于 2015-06-06
xxzzcy:从患者近年来的病情变化来看,患者腹膜功能可能是低转运的可能性比较大吧,随着残肾下降,透析不充分,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低转运患者也是我们临床比较头疼的,现在患者血压较低,营养状态差,给人一个衰竭的状态,临床无明显水肿,古营养不良可能性大,不除外有效血容量不足可能,但加强营养可能带来的是透析更加不充分,所以建议可以应用腹透机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小医院医生,还请专家指点。谢谢。
发表于 2015-06-01
发表观点

页面